实际上,对于某些被贴上“农民”这一标签的人群来说,其背后所蕴含的意义远不止表面这么简单。我们绝不能片面地认为农民身份就意味着不好或者低等。哪怕是身处总统府那样的高位,具有类似特质的人同样可以被视为某种程度上的“农民”。这里所说的“农民”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职业范畴。从精神层面来看待这个问题,传统观念中常常会将“农民”与缺乏文化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过去的年代里,由于经济条件限制,许多农民确实面临着无法接受良好教育、没钱上学读书的困境。然而,没有文化并不等同于完全没有涵养。虽然知识水平可能有限,但他们依然可以通过生活经验、人际交往以及淳朴善良的心性培养出一定的素养。
需要明确指出的是,我们也不能全部否定那些受过高等教育、具备丰富文化知识的人群。但是,仅仅拥有文化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拥有高尚的素质和高雅的品味。即便一所知名的一本大学毕业,也未必就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君子。因为君子的养成更多地依赖于个人内在的修养。
而这种修养的形成,家庭中的教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注重品德教育、言传身教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孩子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促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相反,如果家庭教育缺失或存在偏差,即使孩子日后获取再多的文化知识,也难以保证其具备优秀的素质和高尚的品格。
文化服务的是“思想”。而即便身为君子之人,也未必就一定拥有高雅的品位。实际上,所谓的品位,其很大程度取决于个人对于自身生活细节的讲究与追求。
二姐曾经言道:“我最为厌恶的当属那些整日浑浑噩噩、不修边幅且邋里邋遢之辈。此等行为举止,无疑是与良好的修养以及高雅的品位完全背道而驰啊!”诚然,周围所处的环境或许并不能全然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品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确实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以济州为例,此地虽非繁华喧嚣的大都市,然而,城市应具备之物它皆有之。至于济州城中的人们,虽说并非人人出门时都手持书卷,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