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4/6)页
无穷。故灵山会上以为通天太师、威灵显赫大将军。玉帝即封为三十六员第一总领使, 天帅元领袖,永镇天门也。可见,《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哪吒的故事基本上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记载相符,也就是说哪吒的故事基本上定性于《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最终哪吒以《封神演义》中的经典形象家喻户晓。
    对于“哪吒”名字的来历,通行的说法是,“哪吒”是梵语中那罗鸠婆(nalakubala)的简译,“那罗鸠婆”的意思是“俱毗罗(kubela即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也就是说,nalakubala是由nala和kubala或kubela两个部分合成的,即哪吒译自于nala。但金鼎汉教授研究得出结论:“我认为‘哪吒’不可能是从‘nata’或者‘nada’、‘nala’翻译过来的。”
    印度学者科亚基(coyajee)在其作品《古代伊朗和中国的信仰与神话》中曾经指出,哪吒的真身“灵珠子”的名字可以帮助说明伊朗的苏赫拉布名字的词源,因为“苏赫拉布”(sohrab)在古波斯语中的词义为“明亮的、有光泽的”,引申义为“卓着的、杰出的”,与“灵珠子”的词义十分相近。
    一些伊朗学者曾推测,“哪吒”一词可能来源于波斯语的“nuzad”(新生儿、小孩子),因为哪吒的形象一直是一个七八岁孩子的形象。
    哪吒一词在汉语中的词义迄今无人知晓,但努扎尔(nuzar)一词在阿维斯陀语中有“年轻、崭新”的意思,也有着波斯语nuzad(新生儿、小孩子)的词义。
    伊朗哪吒苏赫拉布的故事是伊朗着名史诗《列王纪》中的第二大悲剧。苏赫拉布的故事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奇异童年、征战、父子之战。《列王纪》中的苏赫拉布(如同中国作品中的哪吒)自始至终憎恶国王卡乌斯(或纣王)。
    关于苏赫拉布对国王卡乌斯态度,最好的解释在中国作品中,在那里哪吒是纣王最强硬的、最坚定的敌人之一。事实上,道教神仙让哪吒复活并促使他与其父和解,目的就是使他能够帮助推翻纣王。苏赫拉布要推翻其君主的愿望完全符合哪吒的行为。
    伊朗神话传中还有一位不太引人注目的英雄值得我们注意,不仅他的名字与哪吒十分相
第(4/6)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飞升后,我竟成天兵围剿孙悟空?夏小姐先别死,佛爷他追来了拼夕夕通古今,最野少帅携全军帮我砍价我有一枪:我无敌,你们随意!二胎分娩夜,全家在看妹妹演奏会重生1998: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异能:一眼万年解锁万人迷系统, 兽世雌性是团宠长女剽悍,反向“鸡爹”东京:开局养成邻居丰满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