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的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的社会 。《说苑·政理》记载,杨朱曾与梁王论“治天下如运诸掌然”。他把自己比成尧舜,自称是“得治大者不治小,成大功者不小苛”的贤人。他不治家,而专门从事政治活动。韩非说杨朱与墨翟一样有治世之才。
杨朱反对法先王。他认为舍弃当今的人而去赞誉古代的先王,是赞誉枯槁的死人骨头。因此,他主张建立新的社会。这种政治主张是从\"为我\"而不\"侵物\"的学说衍生出来的。即一方面从“损一毫而为天下,不为也”,衍化出“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另一方面,由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还应衍化出:人人不以天下大利,人人不易其胫一毛,天下治矣。就是说,人人都不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不贪天下大利而拔自己一毛;人人都各自为自己,而不侵犯别人;这样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因为杨朱认为生命比一切都重要,而生命对人只有一次而已。因此,他强调的只是个人的利益,而不重视国家的利益,从而导致了无君论。
杨朱认为治理这个社会的人要\"贤\",而且要有谦虚的美德,“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即行为贤德而不自以为贤德。杨朱认为,这个社会的成员都应该谨小慎微。《荀子·王霸》说杨朱哭“歧路”的故事,就反映了这种心理状态。这个故事说,杨朱走到十字路口,感慨地说:\"在这个地方要是方向走错半步,就会导致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