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11)页
    永乐五年,紫禁城的太和殿内,金黄的琉璃瓦映着晨曦,殿中朱红色的立柱威严耸立。朱棣身着明黄色龙袍,头戴冕旒,端坐在高大的龙椅之上,目光深邃而坚毅,扫视着殿下群臣。
    此时,一位大臣出列,正是内阁首辅解缙。解缙身材修长,面容清瘦却透着一股文人的睿智,他恭敬地行了一礼,声音洪亮地说道:“陛下,自受命主持编撰大典以来,臣等日夜不敢懈怠。如今,编撰工作已有了初步的框架,只是……” 解缙微微皱眉,欲言又止。
    朱棣微微前倾身体,目光落在解缙身上,语气平和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解缙,有何事但说无妨。朕既将此重任交予你,便是信得过你。”
    解缙抬起头,迎上朱棣的目光,神色坚定:“陛下,编撰此大典,工程浩大,涉及诸多领域与典籍。现有的人才虽竭尽全力,但仍觉力有不逮。臣恳请陛下广招贤才,充实编撰队伍,以确保大典能够尽善尽美,全面涵盖我华夏千年智慧。”
    朱棣微微点头,轻抚胡须,思索片刻后说道:“你所言极是。这《永乐大典》乃是要汇聚古今,传于后世的鸿篇巨制,自然要集天下英才之力。传朕旨意,在全国范围内张贴皇榜,招募精通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农医百工等各类学问的贤才,不论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皆可入京参与编撰。”
    台下群臣纷纷跪地,齐呼:“陛下圣明!”
    数日后,京城的贡院热闹非凡。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学者们听闻招募令,纷纷赶来,汇聚于此。贡院外,人群熙熙攘攘,有的学子拿着书卷,口中念念有词,抓紧最后的时间复习;有的则三两成群,热烈地讨论着学术问题。
    朱棣身着便服,在几位贴身侍卫的暗中保护下,来到贡院。他站在人群不远处,静静地观察着这些满怀热情的人才。只见一位年逾古稀的老者,白发苍苍却精神矍铄,正与一群年轻人争论着什么。老者用手指着手中的书卷,声音洪亮:“这经义阐释,当以古圣先贤之训为根本,不可随意曲解!” 年轻人则不服气地反驳:“时代变迁,如今之世,学问亦当与时俱进,怎能拘泥于旧说?”
    朱棣微微一笑,走上前去。他先是向老者拱手行礼,然后说道:“老先生所言有理,经典乃华夏智慧之根基,不可不尊。但这位
第(1/11)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重生无情道,师兄们悔断肠六年后,她带三个奶团炸翻全球道界天下吞天墓炮灰不按剧情走,主角全被虐成狗万倍返还,我收徒百无禁忌抢走妹妹心脏后,白月光悔不当初官道之绝对权力权力之巅快穿:拯救那个反派小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