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诸葛亮看来,这些都理所应当。
“今曹操欲联江东,遂将我们一一击破。国太纵亡,必秘不发丧,以此暂安江东之心,否则,江东欲以江夏换归国太,为何未见许都有半点消息?”
此言一出,鲁肃和诸葛瑾再次陷入思索。
鲁肃沉思着摇摇头:“非也,据斥候所禀,上月曾见国太于许都小西湖盘桓。”
诸葛亮问道:“可见国太本人?”
“国太毕竟是女眷,自不会轻易抛头露面,沿街行坐于帐幔金缕马车之中,倒是不得见本人。然于小西湖,遥望可见其漫步于湖畔。”
诸葛亮思索着点点头:“如此,不得近见本人?”
“孔明的意思……”
“可否有一种可能!斥候所见之人,并非为真的吴国太?”
“这……”
鲁肃和诸葛瑾又对视一眼,忽然觉得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诸葛亮继续思索道:“不得近见,只能遥望,自是难以分辨真假。谁知此人不是他人伪扮,乃故意让你们认为,吴国太还在人世。”
其实,鲁肃原本也已经想过这个可能。
但说到底,他还是更愿意相信斥候带来的消息,以及其一贯行事作风。
认为国太真死,曹操不至于瞒着不报。
今闻孔明所言,终觉这种情况还是很有可能发生的。
“依孔明的意思,国太已然自绝,曹操乃故意……”
“非也非也!”
诸葛亮赶紧打断:“子敬切勿妄言!此非我本意,乃臆测而已。吴国太或仍在世,亦或为曹操之雄略风采所动,遂息求死之念,是以……”
鲁肃闻言音色一变:“孔明先生!”
“哎呀,亮失言也!”
不经意间,诸葛亮把两个可能摆在鲁肃和诸葛瑾的面前。
一个是国太已自裁于许都,曹操掩人耳目,秘不发丧,以假吴国太混淆视听,欲图从江东谋取更大利益。
另一个是国太断绝求死之念,置江东利益于不顾,选择屈从曹操。
那个更符合情理?
又或者说:是你,你会选择相信哪个?
想到此,事情似乎有了新的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