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考试共有四门,一共有八张考卷,分两天考完。试卷是由中文系教授,领着专门研究汉语语言专业,一帮年轻的博士生,出的试题。
这几门试卷,要是能够考到五十分,那就算是及格的了。
一共两天时间的考试,只考得一百二十名考生,个个垂头丧气,卷起铺盖,各自回家去,提心吊胆地,在等待着录取通知书。
盼星星啊盼月亮,终于在炎热的夏季里,一共才有三十八个考生,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一下了火车,就在北方城的公共汽车上摇摇晃晃,一直就摇到了北京大学。
从南门进去,我个妈呀,好大一个地方。比起陈本虚沱江城里,陈本虚看还要大得多。
左走右走,左问右问,走了有好半天,才到了静园五院,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办公室。
刘老师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城人。让你一听他的话,就有一种天生的亲切感。
最有味道的是,他称呼哪一个同学,哪怕就是才一见面,都只喊后面的两个字,让人猛然听起来,起码是陈本虚听起来,十分地亲切。
真的是叫做宾至如归。跟刘老师才没有聊上几句,只看见身边,来来往往的尽是人,办公室又小小的,窄窄的相当逼人。
本来都想多问几句,多聊几句,也只好赶快地就出了门去,
才找到了住的地方,陈本虚又开开了录音机。自从报上了这个名以来,陈本虚的耳朵,就没有离开过这录音机了。
原来是陈本虚把北京大学老师说的,要考的那几门课,都一一地,做了一遍作业。最为重要的就是,陈本虚把自己做好的作业,自己又重新诵读了一遍。
在读的时候,就把过程记录了下来。那个时候,是用的磁带式录音机。录下来之后,随便陈本虚走到哪里,做什么事情。
就像无线电报务员一样,戴着耳机在听。一时一刻,也没有让自己闲着。
妈妈看着陈本虚那脑壳,天天都要摇来摇去的好半天,才说:
“陈本虚,我看你这一辈子啊。就是考北京大学这件事情上,攒下了老劲。可要是以后考不上,那你怎么办才好?”
气得陈本虚的爸爸大声说:
“几十岁了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