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处有一些椭圆形的大棚,像是立在大地上的巨大蛋壳。
那些大棚里都是桑树和雪梨树。
王长峰敢自豪的宣称,这里的大棚,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独一份的存在。
除了东柳村,哪儿都不会用大棚扣树。
他投入几千万建设大棚,最耗费资金的就是那些扣着树的大棚。
刚开完年终奖,还有抽到的丰厚奖品,和发放的米面粮油等年货,村里的员工热情非常高。
哪怕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儿了,还有不少村民在忙碌。
“老板,您啥时候回来的!”
“老板过年好啊!”
“长峰,晚上和雅琴去婶子家吃饭啊!”
王长峰和白雅琴笑着和村民们打招呼。
他能感觉到这些村民都是真心爱戴他的。
要不是王长峰,他们的生活绝不会发生这种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日子,是他们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那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都纷纷回来加入了东柳农业。
在外进厂累死累活的打螺丝,不但要背井离乡,搞出一大堆留守老人留守儿童。
还的忍受那些血汗工厂老板的压榨,远没有在村里赚的多。
所以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是王长峰最忠实的簇拥。
以前的村长李祖根,早就在村里待不下去了。
丢了村长的位置之后,王长峰给了他一笔还算丰厚的买地钱,他就干脆利落的消失了,再也没回来过。
现在任何一个外人想要进入东柳村都很难。
通往东柳村的县道和高速路口,都有路障,村口的山坳间还砌了一道六米多高的墙,跟城墙差不多。
东柳农业试验区可不是开玩笑的,有正规的试验区牌照,闲杂人等不得入内。
再往远处看,就是一排排规格统一的三层小楼。
这是王长峰给村民们的福利。
盖联排小楼的钱,王长峰出两成,村民们出八成。
实在凑不够钱的,王长峰给无息贷款,从员工们的工资里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