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渊站在球场通道口,看着眼前乌泱泱的人群,心里也是不由得感到了欣慰。
“严指导,所有分组都安排好了。”助理教练递来平板电脑,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试训球员的资料。
严渊点点头,深吸一口气走向场地中央,随着哨声响起,六千名球员如同潮水般涌入绿茵场,瞬间将偌大的球场填满。
这次试训持续了整整三天。
严渊几乎走遍了场地的每一个训练区域,时而驻足观察某个孩子的盘带技巧,时而蹲下来亲自示范传球的力道。
最让他惊喜的是,这一批球员的整体水平高于去年——不仅身体素质出色,战术意识也相当成熟。
有个来自贵州的侗族少年,在5v5对抗赛中连续三次穿裆过人,引得场边球探连连惊呼;还有个浙江男孩,一脚30米外的弧线球直接挂入死角,严渊当场就记下了他的号码。
第四天傍晚,严渊和教练组在会议室里反复讨论到深夜。
投影仪的光线映在每个人疲惫却兴奋的脸上,最终名单被一遍遍修改。
严渊在系统里一遍遍筛查,直到确认那40个孩子的名字——这些pa(潜力值)在170到190之间的天才少年,将会像他们上一届的学长们一样,直接踏上欧洲俱乐部的青训体系。
就在严渊准备公布结果时,他又接到了新的消息。
中超,中甲不少俱乐部的青训总监竟然不约而同发来消息,内容出奇地一致:“严指导,剩下的孩子里有没有适合中超的苗子?我们也愿意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培养条件。”
这个请求让严渊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在欧洲执教时,经常有老外助教问他:“教练,你们国家有十四亿人,为什么找不出十一个会踢球的?”
现在答案或许就在这里——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少真正成体系的选拔机制。
第二天清晨,严渊站在全体试训球员面前,身后的大屏幕突然亮起两份名单。
第一份名单是40名登陆欧洲的学员名单。
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整个球场:“首先恭喜这40位同学,你们将获得前往欧洲深造的机会。”
场下顿时爆发出欢呼和掌声,被念到名字的孩子们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