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正中央是一座宏伟的亭子。规模宏大,檐牙高啄,雕栏玉砌。环绕着它为圆心,还建有十八个风格类似,但规模稍小的亭子。里外像两个圆圈,大圆套小圆。
林海数了一下,中间的一个圆圈,共有六个盖着金色琉璃瓦的亭子,最外面的圆圈有十二个。每个亭子之间,隔着相等的距离,有直栏横槛相连,廊腰缦回,似长桥卧波。
“此次大赛,一共有三场比试。第一场就是在最外围的十二个亭子里,每一个安排二十人,共二百四十人。”邹琼蕊说。
“这些人都是从四里八乡,层层选拔上来的。你手上参赛的信符,属于曾管事推荐的名额。他是大赛的五位评审之一,每个评审官只能推荐一人。”邹琼蕊见林海认真在听,又继续地说:
“第一场比试,每个亭子二十人中胜出五人,共有六十人晋级。他们将其随机安排到中间的六座亭子,进行第二场比试;第二场,是从每个亭子的十人中,选拔前三名,到中心亭参加第三场决赛。最后由五位评审官,从十八人的诗词中投票评先出前三名。”邹琼蕊不厌其烦地介绍了比赛的方式和规则。
林海看了一眼曾管事送给他的牌子,上面标有他参加第一场比试的地点——最外围的九号亭。
上午九点,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林海告别邹琼蕊,走入了九号亭。在二十张呈圆形摆放的座椅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第一场比试的内容:参赛人员要在一个半小时内,按照自己在现场的观感,写出一篇池塘景色的诗歌或散文。
见到试题,林海心中便胜券在握。他想到了中学课本上、现代着名的散文家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
稍作思考,他便将课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两个段落,一一摘录了下来:
《荷塘月色》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