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这司马炎,倒是痛痛快快一死了之,可西晋呢,就像那快要油尽灯枯的蜡烛,虽说看着有点回光返照的意思,实则不过是苟延残喘罢了。
    这所谓的回光返照是咋回事呢?
    就是西晋跟士族门阀合作,整出了那么点一时的繁荣景象。
    但您再仔细瞅瞅,这繁荣的背后,可全是老百姓的血汗呐!
    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西晋从根儿上建立的制度,那就是为了巩固门阀制度,维护那些勋贵和士族的利益。
    您说,这打小就歪了的“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它这生态啊,先天就是畸形的。
    想当年曹丕取代汉朝的时候,听从了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搞起了九品中正制。
    刚开始的时候,这制度看着还像那么回事儿。
    可慢慢地,负责评定人物的各级中正官,就被那些大族名士给牢牢控制住了。
    这下可好,这制度就成了士族操纵选举的有力工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
    司马炎接受禅让称帝之后呢,继续推行这九品中正制。
    但跟曹丕、陈群最开始设计的方案比起来,西晋这会儿的九品中正制,那可就变味了。
    什么品德、才能这些条件,统统被扔到了一边,家世成了选官论品的唯一标准。
    各级中正在评定品级之前,眼睛就死死盯着对象的籍贯和门第。
    先世官位的大小,那可是门第高低的重要体现,特别是对“当代轩冕”看得尤为重要。
    就这么着,西晋朝廷里那些重要的官职,几乎都被功臣勋贵及其子弟给垄断了。
    您听听,“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这世代相传、等级森严的门阀制度,就这么形成了。
    那您说,难道当时就没人看出这制度的弊端,站出来反对吗?
    嘿,那肯定有啊!
    咱华夏大地,啥时候缺过逆流而上的勇士!
    公元284年,尚书左仆射刘毅就觉得这九品中正制,不过是个“权宜之计”,不仅没选出真正的人才,反而弊病一大堆,足足有八条呢!
    于是,他就上书给司马炎,要求废除这个制度。
    在奏疏里,刘毅那可是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九品中正制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崩坏此世代的凯文宗师?不好意思,我是修仙的吞噬九重天武侠游戏:只有我知道剧情什么,女主都有系统,我没有?团宠假千金,陆总宠上瘾校花姐姐爱我入骨够野够疯,这才是成年人谈的恋爱教练:开局执教灰熊,痛演矮脚虎转生大树,我打造不朽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