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刘渊不甘心失败,又派刘聪、刘曜、王弥、刘景等人带着五万精锐骑兵,再次进攻洛阳,呼延翼带着步兵在后面支援。刘聪把军队驻扎在宜阳。
西晋这边压根没想到汉军这么快又杀回来,毫无防备。
刘聪的军队一路攻到洛阳城西南的西明门。
可守城的晋军拼死抵抗,汉军攻城不顺。
刘渊没办法,只好下令撤军,把目标转向徐、豫、兖三州。
嘿,您猜怎么着,到了公元310年上半年,汉军在冀、徐、豫、兖这几个州那是势如破竹。
二月,攻下鄄城,杀了兖州刺史袁孚,又拿下仓垣,晋将王堪也被杀了。
这几个州的流民有好几万家,平时被当地居民欺负惨了,一看这机会,纷纷聚众闹事,又是烧城又是杀长官,响应刘渊。
但这刘渊,此时已到暮年,身子骨就像那快散架的老马车,一天不如一天咯。
就在七月初九这一天,刘渊突然就病倒在床榻之上,整个人虚弱得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转天,他心里明镜似的,知道自己大限将至,赶忙马不停蹄地着手安排身后之事。
这事儿可不得了,权力交接涉及行政、中央军和野战军这三大关键系统。
您说巧不巧,刘渊早年在洛阳当人质那会儿,把西晋的文化学了个门儿清,这时候啊,就把司马炎那一套整体策略,几乎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了。
咱先看看这政治体系的搭建。刘渊任命陈留王刘欢乐为太宰,长乐王刘洋做太傅,江都王刘延年当太保,齐王刘裕出任大司徒,鲁王刘隆当上尚书令,刘殷、王育分别担任左右仆射,朱纪为中书监。您瞧瞧,这核心班子基本上都是宗室成员,妥妥的自家亲戚大集合。
再瞅瞅禁军系统。护军马景兼任左卫将军,永安王刘安国兼任右卫将军,安昌王刘盛、安邑王刘钦、西阳王刘都也都兼任武卫将军,各自统领禁兵。这禁军系统,就像刘渊给自己打造的贴身护卫圈,主要靠的就是宗室的力量撑着。
还有野战军体系。楚王刘聪那可威风了,身兼大司马、大单于,还掌管着尚书事,在平阳西边设立了单于台;刘曜担任征讨大都督兼左辅,乔智明为冠军大将军兼右辅;刘乂则是抚军大将军兼司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