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辉整理了下思绪,深吸一口气,抬脚朝着栀栀走去,“栀栀,好久不见。”他笑着打招呼,拉开对面的椅子坐下,把装有企划案资料的文件袋轻轻放在桌上。
栀栀闻声抬起头,嘴角上扬回以微笑,眼中闪过一丝期待,“好久不见,杨辉,只有你一个人来吗?”她的目光越过杨辉,似乎还盼着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跟在他身后。
杨辉心里明白她在期待谁,脸上却不动声色,神色如常地拉开椅子坐下,将文件袋轻轻搁在桌上,说道:“就我一个,江凛他最近忙得脚不沾地,实在抽不出身,所以让我带着企划案先和你聊聊。”
听到江凛来不了,栀栀眼中的光芒微微一暗,不过很快又恢复如常,笑着点头:“这样啊,没关系。那咱们先看看企划案吧,我还挺好奇你们的新思路呢。”她伸手理了理耳边的头发,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却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失落 。
杨辉把装订整齐的企划案原稿件轻轻推到栀栀面前,随后打开电脑,清了清嗓子,开始讲解起来。“栀栀,这次咱们的企划案,核心就在于人工智能机器人突破固有壁垒,实现现代化生活化转型 ,这其中很多思路,对你们研究所目前的单兵外骨骼系统科研课题应该会有帮助。”
他轻点鼠标,电脑屏幕上弹出相关数据图表。“你看,在动力能源方面,我们提出了全新的小型化高效能电池设计,续航能力能提升30,而且体积更小,更适配单兵外骨骼系统的便携需求。”
接着,杨辉翻到下一页:“还有这部分,在运动控制算法上,我们优化了指令识别程序,能让外骨骼系统对人体动作的捕捉更精准,延迟降低至毫秒级,大幅度提升穿戴者的行动灵活性,不管是日常行走,还是复杂作业,都能轻松应对 。”
讲解过程中,杨辉不时观察栀栀的反应。只见她微微皱眉,全神贯注地盯着屏幕,时不时提出一些专业问题,眼神中满是对解决方案的渴望。
杨辉的讲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当他念到江凛写的技术突破部分:“这里采用了一种全新的神经拟态感知芯片,能够模拟人类神经元的工作模式,让外骨骼系统对环境的感知更加敏锐,做出的反应也更符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