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玦就更别说了,上一世他都是十几年之后才有能力去收买那些寨民的,而那些钱财大部分都来自他的妻妾和亲属家族的供养。
这一世她夏明嫣首先就不在他这边了,何雨萍已经进门了,何家这一支的助力她也拦不住,可是她不再会让邓澜跟李玦有瓜葛,还有何姨母和李姑母这两家也终将会离他而去。
她倒要看看李玦这辈子还怎么害别人、怎么把别人用命挣出来的军功占为己有,她要让华靖离、祖母和照顾她长大的小娘都过上好日子。
华靖离没想到她能想得如此细致,若是他去想,他会请文师父和武师父去教导他们的子弟,却不会想到要教这些对于元京和中原来说较为粗浅的东西。
现在哪个地方开书院不是教圣贤书?不是以科考为目的?偏偏她愿意大张旗鼓地开这样的先河,会想,又不藏着掖着。
他便打趣儿道:“你想得很周到,也的确更适合他们,只是这样以来,要是消息传回元京,又会有人说你是卢阳长大的野丫头,从小不读圣贤书、不受教化了。”
“他们爱说什么说什么,朝廷每年都往西南派人,大大小小建了不少书院,到头来读出来的有几人?反倒是习武的出头的多。”
夏明嫣笑了笑,她可是个很务实的人,“那些个先生不是没有发现了问题的,也试着教些粗浅的东西,可现在这个世道好像不读圣贤书就辱没了读书人似的,谁敢在明面上说?”
“到头来报给朝廷还得说这些人也在读那些书,结果就是能考上去的依旧少得可怜,学了别的的那些,朝廷都不知道他们学了什么,又能有什么好出路?”
“我也想了,你不用明着跟他们对着干。咱们不说在培养读书人,就说是教匠人、带徒弟呢,要是有习武的好苗子,你直接在旁边建个营,就当孩子兵带了,省得跟他们嚼舌头辩驳那些有的没的。”
等真有那些好苗子,还是在科举和武举上见真章,前头的这些争执完全可以省去。
武举就更不是必须的了,直接到军中历练,立下功劳还不都是一样的?
他们倒不是看死了这些孩子里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