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3)页
    林黛玉为何骂刘姥姥是“母蝗虫”?
    其实这个问题,看懂了背面故事,对明末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之后,不需要解读大家也都能看明白。
    笔者曾经以为这点不需要单独解释,但是评论区有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所以我们这回来讲一下,先来了解一下明末关于“刘姥姥”的历史。
    上回说到了“刘姥姥”说自己是庄家人,原文在第一次介绍刘姥姥的时候,写她之所以到贾府来,被认为是来打抽风的,就是因为没有过冬的粮食了。
    明末天启到崇祯年间,由于小冰河时代到来,气温骤降,陕西、山西,河南等地天灾不断,冬天大雪,夏季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而朝廷还要继续征收赋税,百姓纷纷铤而走险,逃离家乡,形成了四处流窜的“流民加流寇”的庞大队伍。
    这就是书中的刘姥姥,她在给贾府众人讲雪夜抽柴草的故事时就说:“去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
    起义初期的农民,在组织上是相当松散的。他们刚从逃荒的饥民、饥军转化而来,常常牵家带口,队伍庞杂得很。
    史料中提到他们的人数时,动辄成千成万,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流寇的兵力在数量上早已对官军占了绝对优势。实际上这是一种假象,真正出阵迎敌的人是比较有限的,其余的人大多都是他们的家属,同乡,同族。
    陕西,山西,河南各地的灾荒十分严重,无衣无食的饥民千百成群地加入到流民,流寇队伍中去。
    随着流民队伍人数的不断扩大,所需要的食物也就越来越多,灾年本就收成减少,一个地方能吃的东西往往不足以支撑一支流民队伍的消耗,所以他们要不停地换地方。
    他们每到一地,首先要做的,就是寻找足够多的食物,粮食不够吃,就挖野菜,草根,书皮,再不够,就只能冒险去攻城拔寨,抢夺地主官府的钱粮了。
    所以我们看到,在书中刘姥姥带着板儿进入贾府,吃相十分粗鄙,板儿第一次来也是“只顾吃果子。”
    到崇祯四年以后,流寇的队伍常常是数以万计,甚至数十上百万的都有。
    如崇祯四年三月,太仆寺卿郑宗周上言:
    “盖晋土自天启初年以来,无岁不灾,而去年尤甚。
第(1/3)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不复婚不回头,豪门弃妇独美武道人仙大明:如此贪的驸马,朕杀不得?沈星回同人文,穿进游戏去爱他楚枫楚嫣然华娱:重生的我直接统领影视歌至尊修罗楚枫楚嫣然追求我的都排到法国了,你俩别插队天尊皇婿杨九天陈艺手握女上司视频,这不得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