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再与景朝的兵马对峙,但是朝廷北征之师一旦退回京师,这些蛮族却又会反扑边关,烧杀掠夺,令边关百姓苦不堪言。
尽管单论北面防线,朝廷的常驻守兵合计便已有数十万之多,但是以景朝疆域之广,这数十万人分散排开,每个要塞也不过是十万人而已。
这对朝廷而言,已经是一笔十分之可观的兵饷。
蛮族随畜逐水草,可以倾巢而出,举多部而攻一城,但中原的守兵却不可能悉数撇开自己戍卫的要塞,去驰援被攻击的城池。
可若是再增兵,兵马粮草,又要靠什么支撑。
从古至今,中原也没有哪个朝廷能够常年负担那样一笔庞大的开支。
若是真的那么做了,不用蛮族入侵,国库就要先一步告急。
朝廷一旦没钱,中原腹地狼烟四起就在眼前。
那不是御敌,而是自掘坟墓。
莫说是常年将更多的兵马驻于边关,就是太宗皇帝那四次亲征,哪怕悉数得胜,至今在文官眼中也是毁誉参半。
因为驱敌是真,致使国库空虚也是真。
所以孝宗皇帝继位之后,只得暂且休养生息,不再大举派兵征讨蛮族。
再之后,哲宗、仁宗、章宗乃至先皇,虽然俱有讨蛮之心,但却始终未能真正将之歼灭。
皇帝明白太宗皇帝为何要征,也知道孝宗皇帝为何不征。
他还知道,不论是太祖太宗,还是孝宗哲宗,甚至中原王朝的每一个帝王,没有一人不明白,蛮族是不可能真正被消灭的。
匈奴之后有羯,羯之后又有突厥,再然后,契丹乃至今日的鞑靼,哪一个不是觊觎着中原这片沃土。
即便鞑靼能够在他手中终结,短则十数,长则数十,国朝就会面临新的外敌。
但是摆在皇帝眼前的,却还有一个他不得不思量的问题。
朝廷的兵马虽然操练未止,但是这些人,大多从未参与过真正的大战,就是先帝朝曾经出征过的将士,至今也有很多年没有上过战场了。
中原骑兵对蛮族的震慑,仰仗的是太祖朝与太宗朝那杀敌如破竹的攻势给蛮族留下的阴影。
但是恐惧的种子长成之后,却总有枯败的那一日。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