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就在边墙外十余里,那座鞑奴人头铸成的偌大京观,阴森森矗立于陵园前方三里,永生永世向大明英烈臣服。
进入巳时,人员全部到位。
辽阔原野上旌旗招展,比禁军出征时那低调的阵仗,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近七千俘虏被圈在队伍最前方,在明军严令下匍匐跪地,一些反应较慢的俘虏,还被一通拳打脚踢伺候。
崇祯是讲人道的,但得看针对什么群体。
对于敌人,哪怕是俘虏也绝不可手软,20世纪苏联对鬼子俘虏那套折磨,值得他借鉴学习。
大明处于王朝最颓废之时,不来点硬的咋行,任何仁慈的国度,都需要建立在强大之上,而当下这些,都是在为强大作铺垫。
烈士陵园还得大兴土木,数月后才能最终完工。
不过英烈们全都入土,算是有了基本雏形,他们的君王,须虔诚地祭奠他的儿郎。
陵园正面搭建了一处宽阔的临时高台,高台分为上、下两级,最高处正中央摆着一具大鼎。
崇祯身穿元帅服站于台子下面级平台,酷似一个20世纪初期的督军。
那装束在文官百姓看来似乎有些怪异,不过散发出的那种威武霸气,却是龙袍不能给予的。
钱龙锡、王业浩、高文采、军中主要将领、宣大衙门高官站在皇帝身后,王承恩、方正化、李安邦紧护崇祯左右。
台子下方被锦衣卫围了几层,所有人全都表情庄重。
“陛下,吉时已到,请陛下降旨!”
钱龙锡走到近前,面向天子拱手,他是今天的“礼生”,也就相当于追悼会主持人。
“开始!”
“遵旨!”
钱龙锡转过身望向台下。
“天佑大明,我等在此告祭英灵,奉陛下口谕,祭祀开始,鸣炮!”
指令被数十个值星官向后一一传达,今日须确保每一个参加祭祀的人,都清楚这场仪式所有细节,传话的值星官动用了不少。
“砰砰砰”
60门佛郎机炮打出60响,代表华夏文化中的10天干与12地支,组成60个甲子轮回。
之后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