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结束时,夏暖暖心里已经开始琢磨着要买一张垂足坐的床了,这跪坐实在太难受!
其实,跪坐之所以流行,是因为汉代以前的文人大多不穿裤子,甚至大汉时期还流行过开裆裤。
这种穿着方式如果不跪坐,很容易走光,但穷人,比如农夫、仆役或军人,为了方便干活,会穿一种叫“犊鼻裈”的衣物,相当于内裤。
于是,穿不穿“犊鼻裈”渐渐成了贫富的象征,稍微有点钱的人,自然不愿穿这种“田舍汉”的标志。
然而,石家庄的渔民们连“田舍汉”的水平都达不到,何必硬学文人跪坐受罪呢?
夏暖暖这么一想,便释然了,随后,她带着孩子们排队去厨房洗手,院子里新打了一口井,取水很方便。
孩子们第一次见到雪白的儿童香皂,好奇得不得了,薏儿骄傲地给大家做示范:“要把小手洗白白,才能吃东西哦,不然会生病!”
洗完手回到课堂,孩子们惊讶地发现教室变了样:两张书案并在一起,上面放着瓷盆和白面。
“第二节课呀,咱们来学做胡饼!”夏暖暖笑着说,“每人可以做四个,做好后带回家。”
她准备的是现代冰皮月饼预拌粉,做好就能直接吃,为了应景,她还特意定制了木头盒子模具。
彩霞和明月提来了开水,孩子们兴奋极了,跟着夏暖暖一步步学着做胡饼,大庆时期还不叫月饼,而是叫胡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