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还真是那些雄主们心心念念的完美儿子,文治武功样样不缺,就问谁不想要?
——可能……就李渊是既想要又不想要的?嗯,那还真是幸福且难受的烦恼。
【是的,在杨广三征高句丽时,隋朝内部的情况便已经变差了许多。或者应该说,因为他的大规模工程、频繁的战争以及苛政,最终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首先便是之前提到过的大规模工程:运河的开凿、龙船的修建、宫殿的营造等。
杨广是一个喜欢出游的皇帝,他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行宫——这些活动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来进行推进的。
可以说,从大业元年开始,他每年征调的男丁等几乎都是一个天文数字。
根据能够查到的数据,他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调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未来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未来开发各段运河,先后调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郡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未来在榆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并役死者过半……
从大业元年开始,总计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不下一千万人次,平均每户就役者一人以上,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看着这样的数字,怎么可能能够让民间太平安然呢?】
李世民也是经历过那段时光的,所以他看着天女的讲述便是愈发的深有感触、感同身受。
看见他眉眼中的悲悯,长孙皇后轻轻握住了他的手,无声地安慰他。
李世民:“朕没事,朕只是想起了从前的事。”
在场的李世民的文武重臣也是从那段时间里走来的,自然知道自家陛下想起了什么。
现在天下安定了下来,他们每天想着的,都是如何更好地解决地方上发生的灾害,如何更好地发展唐朝,现在想起曾经那段烽火连天、生灵涂炭的日子,当真是恍若隔世。
尤其是到了隋朝末年,曾经他们从书上看见的“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一下子便走进了他们的眼睛里、他们的心上。
其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