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当如今秦昇有机会自己搞科举考试,自然不会去考什么八股文。
好吧,其实是因为他自己也不懂什么是八股文。
他和褚亮等三位主副考官商量过后,决定此次春闱考贴经、诗赋和时务策三科。
所谓贴经,又称犹帖经,即在九部正经中抽取一大段话,故意漏掉其中一两句,要求考生将漏掉的内容补全,以此来考核考生是否熟悉和通晓经义。
【注:九部正经即大经《礼记》、《左氏春秋》,中经《毛诗》、《周礼》和《礼仪》,小经《周易》、《尚书》、《公羊春秋》和《谷梁春秋》】
诗赋自不必说,是为了考核考生的文采。
而时务策顾名思义就是论时务的对策,要考核的就是考生有没有经世治国之才了。
时务策的考题是秦昇亲自拟定的,一个是关于北魏的均田制,一个是关于北周的府兵制。
这两个都是他即将要在河北做的事,自然想利用此次春闱选拔出相应的人才。
春闱一共分为三场,每天一场,分三天考完。
因此,经过长达三天的紧张考试,这些不远万里从天下各郡县赶来蓟城参加春闱的士子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但褚亮、李纲和虞世南三位主副考官却开始了紧张而忙碌的阅卷工作。
两万多名考生,将近七万份考卷,仅凭他们三个人哪怕看到眼瞎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批阅得完。
因此,他们三人先是集中在一起批阅贴经,一旦发现考卷中错漏任何一个字,便立即淘汰这名考生,根本不会再去看他的诗赋和时务策。
如此一来,他们需要批阅的诗赋便只剩下几千份了。
他们三名主副考官依旧是集中在一起,从格式、韵律和意境三个方面评议考生的诗赋,只有三者皆为上佳才算合格。
经过前两轮的淘汰,他们最终需要评议的时务策只剩下一千多份。
而最终的三百一十名进士,也将在这一千多份考卷中产生。
经过三人通宵达旦长达数日的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