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还没等到李世民凯旋还朝,他就因为李渊悔婚甚至要杀人灭口,不得不离开了长安,向李世民推荐杜如晦之事便就此搁置下来。
但他知道李世民必然会将信中的内容记在心上,哪怕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自己推荐的这个人。
为了不让李世民盯上杜如晦,他一直不敢派人去联络和招揽杜如晦。
如今他执掌河北道,正是用人之际,问杜如晦是否愿意去河北道助他,他愿以河北道大行台尚书左仆射之位候之。
看过秦昇的亲笔信后,杜如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虽说绞尽脑汁也想不起自己何时与秦昇有过一面之缘,但他从未想过天下间竟有人如此器重他,甚至不惜委他以仅次于河北道大行台尚书令的左仆射一职。
要知道,虽说当年高孝基对他评价颇高,但也认为他尚且需要磨砺,因此只任命他做了一个小小的滏阳县尉。
当时的他年少气盛,这个滏阳县尉没做多久便觉得对于自己而言乃是大材小用,一怒之下辞官跑回了关中,名义上是躲在家中读书,实际上是等待着自己的伯乐出现。
因为这件事,不少人都暗中笑话他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他却不以为然。
之前他不是没想到接受房玄龄的劝说,去为李家父子效力,只是一想到秦昇和刘文静的境遇,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宁可继续闲赋在家。
可他从未想到过,如今秦昇雄踞河北,如日中天,却对当年有过一面之缘的自己念念不忘,甚至为了拉拢和招揽自己,不惜暴露了他潜伏已久的细作,丝毫不担心自己会不会向李渊告发。
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这一刻,杜如晦心中坚定了信念。
他将信收好,而后抬头对卢剑星道:
“兄台,麻烦你派人去跟秦大将军复命,就说我杜如晦愿意去河北追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