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生告诉我这些\"
\"因为我要你接替我的位置,\"范仲淹郑重地说,\"这个组织需要新的血液。你既懂医术,又明白治国之道,最适合担此重任。\"
\"可是学生能力尚浅\"
\"不,\"范仲淹打断他,\"这些年我看着你成长,你比你想象的要强大得多。记住,医者救人,为官济世,本是一理。以后无论你在什么位置,都要记住这一点。\"
说着,他从袖中取出一块玉佩:\"这是信物,可以让你认出其他同道。切记,没有到紧要关头,不要轻易示人。\"
华千机双手接过玉佩,只见上面刻着\"以民为本\"四个小字。
\"先生,\"华千机紧握玉佩,心情激荡,\"学生定当谨记教诲,绝不负先生所托。\"
范仲淹欣慰地点头,又拿起一本厚厚的医书:\"这是我这些年记录的心得。里面不仅有治病的方子,更有治国的道理。\"
华千机翻开医书,只见扉页上写着:\"医国如医人,当察其本;济世如济病,需明其源。\"
\"这本书,\"范仲淹说,\"记录了我对朝廷各部门的观察。就像把脉一样,每个部门都有其特点和症候。将来你若遇到棘手的问题,不妨从医理的角度去思考。\"
他翻到其中一页:\"比如吏部,就像人的心脏,主管血脉运行。若任人不当,就如心脉淤滞;户部则如脾胃,主管财运,若征税太重,则如脾胃受损\"
华千机恍然大悟:\"原来朝廷各部,真的如同人体各处经络相通!\"
\"正是如此,\"范仲淹欣慰地说,\"你能领悟这点,将来必有大用。\"
窗外,夕阳渐渐西沉。范仲淹站起身,走到院中那棵老银杏树下。
\"还记得十年前,你刚来时,这树刚刚栽下。\"他抚摸着树干,\"如今已经长得这般高大。你也是一样,从当年的青涩少年,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栋梁。\"
华千机跪下:\"都是先生教导之恩。\"
\"起来吧,\"范仲淹扶他起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