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我为什么要写《资治通鉴》吗?\"司马光望着飘雪,\"不是为了记功颂德,而是要给后人一面镜子。让他们看到,当政者的每一个决定,都会影响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命运。\"
他转过身,目光炯炯:\"所以我需要你这样的记录者。你在医馆看到的每一个病人,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是这面镜子的一部分。\"
华千机肃然起敬:\"大人的用心,学生明白了。\"
\"不过,\"司马光话锋一转,\"这些记录不能出现在正史上。\"
\"为何?\"
\"正史毕竟是要呈给皇上御览的,\"司马光意味深长地说,\"但我们可以另外编一本《民间见闻录》。这些真实的记录,或许在将来某个时候,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就从今天开始吧,\"司马光从书架上取出一本崭新的空册,\"这将是《民间见闻录》的第一本。你我虽身处不同岗位,却都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
华千机恭敬接过:\"大人放心,学生一定如实记录。\"
\"记住,\"司马光叮嘱道,\"要特别注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最能反映民生疾苦的细节。比如米价、布价的变化,各种病症的流行,甚至街头巷尾的闲言碎语,都要记录在案。\"
\"学生明白。不过\"华千机有些犹豫,\"若遇到一些对当权者不利的记录\"
\"全都要记!\"司马光斩钉截铁地说,\"历史的价值就在于它的真实性。当今之事,必为后事之师。若只记歌功颂德之事,如何能给后人以借鉴?\"
说着,他从袖中掏出一枚铜印:\"这是我的私印,你将来的记录都盖上它。它能证明这些记录的真实性,也是我们对历史负责的态度。\"
华千机双手接过铜印,只觉沉甸甸的,不仅是分量,更是责任。
\"大人,\"他忽然想到什么,\"这些记录会不会给您带来麻烦?\"
司马光笑了:\"你以为我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告诉你这些?\"
华千机一怔,随即明白过来:范仲淹的秘密组织,司马光的民间见闻录,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