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审判与恩典的交融之地
每年的赎罪日,大祭司都会庄重地将血弹于施恩座上(利16:14),这一神圣的仪式意义非凡,它实现了“公义与平安彼此相亲”(诗85:10)的美好愿景。这一仪式仿佛是一场穿越时空的预演,预示着基督“用自己的血……成就了永远赎罪的事”(来9:12)的伟大救赎。改革宗神学深刻地强调,约柜既是律法的庄严存放处,代表着上帝的公义和审判;又是赦罪的施恩台,彰显着上帝的慈爱和怜悯。在这里,“慈爱和诚实彼此相遇”(诗85:10),完美地展现了上帝救赎人类的奇妙逻辑,即通过基督的牺牲,使人类在上帝的公义审判下,能够获得赦罪的恩典,重新与上帝建立亲密的关系。
二、石版:永恒盟约的实体见证
(一)神圣书写的无上权威
石版上的律法文字,乃是由上帝亲自“用指头写字”(申9:10),这一独特的书写方式赋予了石版无可比拟的权威性。与古代近东地区的其他法典,如声称从太阳神沙马什领受的汉谟拉比法典相比,石版上的律法直接来自于上帝的启示,具有超越一切世俗权威的神圣性。石版的不可磨灭性(耶31:33),象征着上帝的律法永恒不变,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新约,最终在基督“写在心版上”(林后3:3)的伟大应验中,实现了对旧约律法的超越和升华。这表明,上帝的救赎计划是一个不断演进和深化的过程,从外在的律法约束逐渐转变为内在的心灵指引。
(二)盟约的双重维度
两块石版分别承载着不同的责任,构成了一个完整而和谐的盟约框架。第一块石版记载着人对神的责任,包括前4条诫命,强调了对上帝的敬畏、尊崇和专一侍奉;第二块石版记载着人对人的责任,涵盖了后6条诫命,涉及到人际关系中的道德准则,如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贪恋他人财物等。耶稣在登山宝训中,深刻地重申了这种双重维度,即“尽心爱神”与“爱人如己”(太22:37 - 40),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