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从购买能力上看,买得起她们红酒的女买家,心智或许成熟到和男买家们一样,注意力已不在情爱方面。她们可能更关注红酒所代表的阶层、社会地位和身份认同等附加价值。
但阶层是流动的,现在买不起的买家们,以后不一定买不起。
她要更大可能将潜力股客户也拉拢过来。
或许她在她的客户十八岁时,就在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十年以后等这批十八岁的客户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仍能记得住她们的红酒。
而红酒如果冰冷无情,打动不了人心,那么想买它的人就少。
即便女买家们也理性大于感性,她相信,有情感注入的商品红酒,更能拉动女买家们的情绪,让她们记住红酒的人设,并买它来一起品故事主角的人生。
梁书韵坚持增加一条言情线,最好是酸涩暗恋带点甜的故事,并且主角结局是he和的。她想让她们的红酒,作为主角暗恋情路中一个传情的工具,和主角的美好结局融合在一起。
只要观众被两名主角人设打动,只要她们一想起那两名主角,她们就能想到她家的红酒,那么她们植入的广告就算成功。
戚长信听到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
他认为,梁书韵提出的意见,改变了他现在所有的主线。
她的想法,已经违背他拍这部剧的初衷。他想拍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往上爬的艰难,以及需要付出的代价的惨重。
男主虽然最后荣享一切尊容,但一定程度上他众叛亲离,他是孤家寡人一个。
戚长信想告诉世人,小人物在这样的时代要爬上金字塔尖,道阻且难。
梁书韵摆手,“戚导,这部剧的底色未免过于悲观。”
“戚导,我们要拍喜闻乐见的。”
“或者你也可以用无厘头的喜剧形式,来表达悲观情绪。但切忌苦大仇深。”
“这部剧主要在内地市场播放。”
“内地和香江,两地的经济活力和社会文化情况不同。”
“香江大多数底层民众,可能因为买不起楼房,总有压抑的情绪。”
“但内地现在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