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一课,并非在首都大学完成。
听说他有过“留学”的经历后,他很快成为了众多学校的抢手人才。
首都大学未敢明言请来一位曾经流落海外的老师,而是将其过往美化为出国留学经历,这就令不了解情况的其他院校羡慕不已。
比如电影学院。
李伟婉拒了许多学校的邀请,唯独答应到电影学院代课。
原因很简单,请他任教的老师知道他是单亲父亲后,一句不经意的话语深深打动了他。
“我们学校多是漂亮女生与年轻老师,侯老师如果能来,说不定能够解决您的个人问题呢。”
——
第一堂课要讲授什么呢?这个问题李伟在家思考了好几天。
然而当他真正站在课堂上时,之前的那些计划都被否定了。
望着下面一百多双充满好奇的眼睛,李伟突然感到,这群学生代表着国家未来的希望。
尽管他们的专业方向偏文艺,但那种对知识渴求的眼神依然让李伟有了这般体会。
“同学们,大家好。”李伟使用英语开场,自认为既然是教英语当然应当如此表达。
可是台下学生的反应瞬间多样,既有恐惧惊慌,也有疑惑不解,甚至还有气愤抗议的情绪。
李伟对此不置一词,继续用英语说出接下来的内容。
“同学们,从今天起,我就是你们的英语教师。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尽量全程使用英语授课。
这样做的目的并非为了展示优越感,而是为提供你们更多接触语言的机会。”
阐述之后,他转而使用中文重复一遍刚才的话语,这才注意到刚才举手的几位学生渐渐放下手臂。
“正式开始之前,我想了解一下班级基本情况。”李伟直接改用普通话询问。
“有接受过英语教育经历的同学请站起来。”
一百多号学生中,仅仅有一位女性学生起身。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李伟继续用英文追问。
“白琳。”
“哦,这是一个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