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没想过趁刘珪主力都在草原出击幽州,险要的傍海道阻止内地进入辽东,乌桓人想从辽东进入内地同样面临道路难走的问题;傍海道走不通傍山道也无法通行,仅一座平岗城乌桓人就拿不下来。亏了有袁绍暗中支持,每年都从海路运抵大量物资,辽东公孙氏出于唇亡齿寒的心理没少提供帮助,没有这两位帮忙乌桓人早就给打散了。
坦白讲曹操统一北方乌桓人很高兴,曹操代表的是皇帝,皇帝心里一直都有属国,望眼欲穿总算是盼来朝廷回归,有朝廷撑腰就不怕刘珪,等新任幽州刺史一到就去控诉,对于如何告状乌桓人颇有心得。
没等来新任幽州刺史却等来了曹操的使者,要求乌桓献出袁尚不然大军压境悔之晚矣,乌桓人都傻了,袁尚什么时候来乌桓了?我们怎么不知道?朝廷压根就不信,当初袁绍没少帮你对抗刘珪,你和袁家就是一伙的,你说不知道没用,我知道人就藏在你这里。
好消息也不是没有,自打曹操从刘珪手里没收渔阳郡,刘珪变的老实起来,对乌桓从全面战争转变为小规模冲突。刘珪应该是在积蓄力量,说不准曹操和刘珪什么时候起冲突,难得的战略机遇期里乌桓人没闲着,所有部落都集中到柳城周边,就等着曹操收拾刘珪的机会杀回内地。
等到传来消息曹操北征乌桓,蹋顿再次傻眼,他琢磨不明白这都什么情况?坦白说蹋顿真没把曹操当做对手,内地到辽东有天险阻隔,军队多没有用,后勤反倒成为拖累,曹操要紧事儿很多不可能在北方待太久,退一步讲真打成持久战蹋顿更高兴。
乌桓人也算幽州土着,傍山道对他们来说不是什么秘密,曹操走傍山道也不怕,乌桓主力在徙河县堵截傍海道,距离柳城本就不远,走大道人歇马不歇不用两天就可以回到柳城。曹操诈称撤军蹋顿也没敢放松警惕,果不其然曹操大军选择走傍山道,远征大军距离白狼山还有一天路程就被乌桓牧民发现。
当得知曹操没走傍海路,刘珪还作为大军前锋一起前来,蹋顿明白这就是生死决战。刘珪完全有能力截杀斥候隐匿行踪,他在有意暴露行踪给乌桓人看,原因不说乌桓人也都明白,刘珪要做乌桓的主人,他要堂堂正正砸碎乌桓人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