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路之人正是杜如晦,临走前君臣二人背着李蒙相互使眼色。
却不知道李蒙从后视镜都看到了,只是没有揭穿,想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夏洛开着三轮车,载着二人和一些用品,按照杜如晦的指引,朝着新家驶去,冬梅则是坐在车栏杆上。
看着李蒙离去的背影,李世民对身边亲信叮嘱道:“关于李蒙,他拥有的一些技术或者能力,你们可以稍微透露出去一些。但是,关于他的身份,尔等应该清楚万万不能泄露。”
“喏!”心腹们齐声应道,他们都是人精,知道该如何做。
在李蒙离开了东宫,李世民重新返回显德殿后,其余大臣又开始对李世民进行谏言。
不过有了新的处理方式,李世民就顺势取消了这个诏令,让大家去各自当值。
临时朝会散了之后,长孙无忌等跟着李世民去秦岭的几位却被人围住了。
文臣武将双方都在跟那几个知情的人打听,到底是如何的一位贤才,能让当今陛下如此破格封赏。
然而,无论那些大臣怎么说,几位帝王心腹都在顾左右而言他。
有人实在招架不住,也才把李蒙自己说能让粮食增产三成的话重复了一遍,还说是自己亲眼见到的。
能让粮食增产三成,在大唐还真是能力出众的人,很多大臣也就将信将疑地回去工作了。
当然还有极少数的人还是以年龄,资历或者功劳反对封赏,却不提李蒙的能力。
众人的议论,帝王心腹们也真心认同刚才李蒙的言论,这些人确实总会为了反驳而找理由。
应付完这些同僚们的询问,他们也都去各自忙碌去了,毕竟出去耽误了差不多两天时间。
东宫外。
在去往李蒙的新宅邸的路上,杜如晦(42岁)还在和李蒙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
“国师也姓李,却不知是哪一房的?”
“您就别喊我国师了,听着很别扭。再说还没封呢,别让人听到。”
“也好,老夫痴长你不少,咱们私下按叔侄论,如何?”
“可以,我没什么意见。”
“那你说说你是李氏哪一房的?”
“没有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