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信与期待,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重回权力巅峰的景象。李密将自己比作窦融,因窦融是东汉初年的重要人物,原本是割据西北的军阀,后来归顺光武帝刘秀,成为东汉开国功臣之一。他的归顺对东汉的统一大业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深受刘秀的信任和重用。窦融不仅被封为高官,还被赐予显赫的爵位,家族也因此显贵。他的故事被视为“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典范,是乱世中归顺明主并获得厚待的典型例子。
然而,现实却远不如李密所愿。李密抵达长安,最初确实受到了唐朝朝廷的热情接待,但很快,有关衙役部门对他们瓦岗军的供应和接待逐渐变得简薄,他带来的士兵甚至连续几天吃不上饭,士兵们饥肠辘辘,心中怨气渐生。
一名老兵忍不住抱怨道:“我们千里迢迢来投奔唐朝,却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这算什么待客之道?”
几日后,李密被任命为光禄卿、上柱国,赐爵邢国公。光禄卿主要负责宫殿门户的管理,同时兼管皇室膳食、帐幕器物等事务。光禄卿这一职位始于南朝梁,北齐时期称为光禄寺卿,隋唐时期沿置,从三品。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期曾一度改称司宰正卿和司膳卿,后恢复旧称。
上柱国在唐朝是正二品级,是对作战有功人员的特别表彰。上柱国是勋级中的最高等级,相当于十二传军功,授予在战场上表现卓越的将领。在隋末唐初,上柱国虽然地位较高,但已经开始走向虚职化,成为对功臣的一种普遍赏赐。
唐初,许多功臣都被封为光禄卿和上柱国。例如,秦琼在唐朝开国后被封为翼国公和上柱国。此外,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前也被封为秦王和上柱国。
唐朝皇帝李渊对于李密的任命,表面上看,这是对他的重视,但实际上,这些职位并无实权,只是虚衔而已。李密心中大为不满,暗自思忖:“我李密曾是一方霸主,如今却只能做个闲散官员,这如何能甘心?”
更让李密感到愤怒的是,朝中大臣多对他轻视,甚至有些当权者公然向他索要贿赂。
一次,一位权臣私下对李密说道:“李公虽有名望,但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