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接着愤慨道:“谶语“李姓为王”所示,天命在我。李渊至今未能杀我,还让我东行,正说明我是王者不死!即便唐朝平定关中,山东终将还是归我所有。天予不取,反受其咎!你是我的心腹,为何如此畏首畏尾?若不与我同心,我先杀了你再走!”
贾闰甫泪如雨下,哭诉道:“明公您虽应图谶,但近来天时人事已变。如今天下大乱,人人自危,强者称雄。您初来乍到,谁会听命?自翟让之事后,众人都说您背恩忘本,谁还肯将兵权拱手相让?他们必会担心您夺权,反而抗拒。一旦失势,何处容身?若非深受明公大恩,我岂敢直言!望明公三思,只怕大福不再。若明公执意如此,贾闰甫甘愿以死相谏!”
李密听后,更是怒不可遏,拔刀相向,立即就要斩杀贾闰甫。
王伯当等人急忙劝阻,贾闰甫才得以脱身,随后他找到时机逃往了熊州暂且不提。
王伯当则继续劝道:“义士之心,不以存亡易节。明公若执意东行,伯当愿与您同生共死。只是此举恐无益于事。”
然而李密心意已决。这个曾与李渊争天下的枭雄,终究难逃命运的捉弄。稠桑之夜,成为他人生最后的转折点。
《旧唐书》记载:“密既负其才智,常怀觖望。”这场惊变,不仅改变了李密的命运,也影响了唐初统一战争的进程。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二十日凌晨,寒风刺骨。李密在稠桑驿馆中扣押了前来传诏的唐朝使者,将其斩杀。李密终于还是撕下了最后的面具,再次成为欲与李渊争霸天下的枭雄。
按照李密的暴动计划,黎明时分,他亲率数十名男扮女装的亲信军兵来到桃林县城下。
唐初的桃林主要指位于潼关的桃林塞,即今日河南省三门峡市的灵宝市,位于潼关的东北方向,两地相距约60里(30公里)。这一地区在春秋时期是重要的军事要地。据《左传》记载,晋文公曾在春秋时期派詹嘉驻守桃林塞,以断绝秦国与东方诸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