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四川、甘肃、青海等地区。羌族是一个古老而神秘的民族,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在殷商时期,羌族被称为“鬼方”,是一个特别难打的地方。在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中,也频繁有关于“羌”的记载。
在古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羌族与各个朝代都有着复杂的关系。商朝时期,羌被打服,向商朝称臣纳贡。西汉时与汉朝廷时战时和,最后接受朝廷管辖。东汉以后,羌人势力变强,于西晋时期,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非汉族政权。
唐初羌族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黑水流域及其西北地区,尤其是今天的阿坝州茂县一带。茂州都督府是唐朝在羌族地区设置的重要行政机构,管辖多个羌族羁縻州。唐朝时期羌族的经济生活以畜牧业为主,牧羊业特别兴旺。部分羌族部落在与秦国的交流中,逐渐发展农业生产,出现了农业生产的萌芽。羌族的文化和习俗在唐初依然保留了较多的原始特征,如“所居无常,依随水草”的游牧生活方式。羌族的首领在部落中具有较高的威望,常常被视为部落的象征和领袖。
旁企地(又称旁企地罗)原为西北地区羌族首领,薛举割据金城时,收降之,旁企地随薛举父子四处征战。不久前,李世民击败西秦薛仁杲后,旁企地见大势已去,选择投降唐朝。唐朝为稳定西北局势,将其留居长安,实为监视居住。既是对其投降的安抚,也是为了防止其再次叛乱。旁企地虽然降唐,但内心并不高兴,一直在寻机逃脱唐朝朝廷的控制。
武德元年(618年)冬十二月,长安城寒风凛冽,雪花纷飞。旁企地站在府宅的窗前,望着远处巍峨的太极宫,心中却满是愤懑与不甘。这位昔日的羌族首领,曾是薛举麾下骁勇善战的将领,如今却成了唐朝的降将,被软禁在这繁华都城的一隅。
“长安虽好,却非吾乡,”旁企地低声自语到,其拳头紧握,俺在揣摩:“薛公已逝,仁杲被擒,我岂能甘为阶下囚?”他的目光扫过案几上的唐朝诏书,上面写着“赐宅长安,厚待有功”,但他心中明白,这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