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武德元年(618年)十二月底,已经持续两年之久的旱情尚未好转,皇帝李渊在两仪殿召见户部尚书刘文静商议赈灾之事。
    两仪殿位于太极宫内廷区域,是帝王与宗人集议及退接大夫之处,因其位置较为私密,适合皇帝与少数大臣商谈国事。
    唐初赈灾主要由户部负责。户部作为中央六部之一,主要掌管全国的土地、户口、赋税、财政收支等事务,因此在赈灾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包括调配粮食、资金等资源,以确保赈灾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外,义仓也在赈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义仓是唐代设立的专门用于备荒救灾的仓储机构,分布在州县和乡村,负责在灾荒时期向灾民提供粮食和物资援助。义仓的管理和运作由地方政府负责,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赈灾。
    李渊正在与刘文静商议之时,宫廷内侍送来一封来自甘肃凉州(今甘肃武威)的一封情报。
    在唐朝,探子送回的书信通常被称为“情报”或“谍报”。这些书信包含了重要的军事情报或政治情报,用于向朝廷或将领汇报敌情、动向等重要信息。为了确保情报的安全传递,唐朝还采用了多种保密措施,如泥封、火漆、符契等加密手段,以及“字验”密码系统。
    李渊展开情报,内称曾被自己称为小兄弟的凉王李轨听信谗言,毒杀忠良梁硕,又不顾民众死活,行迷信之举,目前凉国政权混乱不堪,内部矛盾日益激烈,正是唐朝出兵平定河西地区的好时机。
    前文我们提到过,梁硕担任李轨凉国政权的吏部尚书,他是一位深具智慧和谋略的谋士。他身材修长,面容清瘦,眉宇间透着一股刚毅之气。梁硕不仅学识渊博,且善于洞察时局,常常能提出独到的见解。李轨对他极为倚重,每逢重大决策,必先征求梁硕的意见。梁硕虽身居高位,却从不结党营私,一心为李轨的霸业殚精竭虑。
    然而,梁硕的忠诚与智慧并未为他带来长久的安宁。当时,河西地区的胡族势力日渐强盛,梁硕敏锐地察觉到这一变化,心中隐隐不安。他深知胡族骁勇善战,若不加以防范,恐成大患。于是,他多次向李轨进言,建议加强对胡族的监察与防备,以防不测。
    一次朝会上,梁硕再次向李轨进谏:“主公,胡族近来频繁活动,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修丹田世界我靠吞噬万物上恋综拆CP!她发癫整顿娱乐圈替嫡姐嫁给权臣后全能王妃火爆京城渣男逼我离婚?转头嫁给他大哥亮剑:从晋东南开始建设和离后,搬空半个京城去流放不朽龙脉穿成炮灰女配,每晚都担心被反派灭口荒年危险?我靠囤货娇养守城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