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王世充疲于应对秦王李世民的围城困局,为避免其“郑”政权治下不多的城池叛降唐军,便派遣麾下滑州行台仆射邴元真奉命招抚河南州县,此人原是瓦岗军核心谋士,曾担任李密长史,却在两年前(618年)偃师之战关键时刻私通王世充,临阵叛变,导致瓦岗军粮仓失守、全军溃败、李密惨死。这份背叛不仅终结了李密问鼎中原的野心,更让瓦岗旧部对其恨之入骨。
李密旧将邴元真叛投王世充后,任滑州行台仆射。而李密心腹杜才干仍据守濮州,表面依附王世充洛阳政权,实则在暗中积蓄力量。时值李世民围困洛阳,河南诸州暗流汹涌,杜才干趁机在濮州城布下天罗地网,准备为旧主李密报仇雪恨。
隋唐年间的濮州大致位于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隋开皇16年(596年)置濮州,治所在鄄城(今山东鄄城北旧城),领鄄城、范县、观城、朝城、临濮、雷泽等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濮州,鄄城县为州治。不过在武德三年时,濮州治所仍在鄄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濮州降为县。景泰三年(1452年)因黄河水患,濮州徙治濮阳王村(今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1983年,随范县由河南省安阳地区划归河南省濮阳市,同年设镇,即今天的河南省濮阳市范县濮城镇。
今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地处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交界处。在隋唐时期,其地域大致涵盖了当时濮州、魏州等部分区域,是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战略要地。
古濮州地处中原腹地,位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水陆交通便利。它连接着华北平原与山东半岛,在古代交通网络中占据重要节点。陆路方面,是连接洛阳、开封等重要城市的重要通道,便于军队和物资的运输调配;水路方面,临近黄河等水系,虽然黄河在隋唐时期时有泛滥改道等情况,但在相对稳定的时期,水运可以为军事行动提供一定的运输支持,方便粮草辎重的转运。
因濮州位于中原地区的边缘地带,对于拱卫中原核心区域具有重要意义。它像一道屏障,以阻挡来自北方游牧民族以及东方其他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