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军前锋刚渡至河心,对岸沙丘后突然竖起数百面苍狼旗。突厥重骑人马皆披锁子甲,手持丈二马稍(长矛),如钢铁洪流般碾压而来。此战,突厥军以左翼三千重甲骑兵正面冲击唐军阵列,右翼五千弓骑以\"曼古歹战术\"环绕骑射,待唐军阵型散乱之际,埋伏于沙丘后的突厥精锐具装骑兵突然杀出。这场持续六个时辰的血战中,唐军折损四千余人,粮道被彻底截断,杨恭仁亲卫拼死断后,用身体为帅旗筑起人墙,最终仅三百残兵退回凉州城。
突厥破城后实施\"三光\"策略,将凉州周边七县洗劫一空,掳走工匠五百、青壮六千,更焚毁了河西最大的军械库。此役震动关中,致使\"陇右道户口减半,烽燧昼夜不息\"。
之后,突厥轻骑分成四十支\"掠食队\",沿着丝绸之路南线疯狂扫荡,抢掠张掖、酒泉诸县,俘获丁壮两千、女子千余,焚粮仓二十一座,此役导致凉州人口锐减四成。
莫贺咄设部还特别劫掠了姑臧城(凉州治所)的粟特商团,将掌握造纸术的汉人工匠悉数掳走。其情景可谓\"金市珠帘化焦土,驼铃羌笛尽作哭\"。
此役暴露出唐军三大致命缺陷,首先是情报体系滞后,突厥已采用驯养海东青传递军情,唐军仍依赖烽燧报警;其次是兵力配置失当,唐朝初期府兵制下\"兵散于府,将归于朝\",遇突袭难以快速集结;最后是唐军步兵为主的边防部队对比突厥当时一人五马的配置,机动能力悬殊。
正是这场惨败促使李世民登基后推行\"以胡制胡\"战略,在贞观四年(630年)组建朔方军时特别规定:\"凡边镇,骑兵必半,斥候倍之\",并在凉州重建可屯五万精兵的姑臧大营,终成遏制突厥的钢铁防线。
当长安城开始铸造\"贞观宝钱\"时,凉州城头的血迹已渗入黄土。但这场惨败催生的军事改革,终使大唐铁骑踏平突厥牙帐,历史总是以伤痛孕育新生,正如祁连山的雪水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