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亮出身陇西李氏,但家族并非显赫支系。其祖父李琰曾任北周刺史,父亲李充节为隋朝县令。隋末天下大乱,李大亮先是投奔瓦岗军李密,后随李密部将张弼归附了唐朝,因才能出众被唐高祖李渊赏识,授土门县令(今陕西富平),面对饥荒与盗贼,他安抚流民、鼓励生产,并亲率士卒击退寇乱,救活大量百姓。
不久,因能力突出,被李渊提拔为金州(今陕西安康)司马,协助州总管处理军政事务,稳定秦岭以南地区。到了贞观初年,任越州都督(今浙江绍兴),在当地推行均田制,恢复江南经济,政声卓着。
在军事行动中,他跟随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参与镇压辅公祏叛乱。任灵州都督期间(今宁夏灵武),多次击退突厥进犯,李世民赞其“一夫当关,虏不敢窥”。贞观八年(634年)任剑南道巡省大使,对稳定唐朝西南边疆作出了卓着贡献。
贞观后期,李大亮历任工部尚书、右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兼太子右卫率,负责宿卫宫廷。期间曾出使吐蕃,参与边疆外交。李大亮虽身居高位,却散尽俸禄接济宗族孤老,家中无余财。临终时仅以“布被覆身”,李世民闻之泣下。
他曾拒绝李世民赐予的奴婢,称“臣誓不纳妾”。在《贞观政要》中记载其多次直言进谏,反对太宗扩大功臣封户。此外,他还是知恩图报的典型代表,早年落魄时曾得张弼救助,显贵后倾力报恩,赠奴仆、田宅,传为美谈。
《旧唐书》称其“文武兼资,忠贞是蹈”,《新唐书》赞其“大亮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贞观十八年(644年),李大亮病逝于长安,享年59岁。唐太宗李世民为其废朝三日哀悼,追赠兵部尚书、秦州都督,谥号“懿”。
李大亮任职的金州是唐朝初年的行政区划,其辖区大致对应今日的陕西省安康市一带,核心区域位于汉江中游的安康盆地。
唐代金州属山南西道,下辖六县(如西城、洵阳、石泉等),州治设在西城县(今安康市汉滨区老城街道)。辖区涵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