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和(生卒年不详),他是隋末唐初北方割据势力首领,其生平主要见于《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正史。隋末天下大乱之际,郭子和以地方豪强身份起兵于榆林郡(今内蒙古准格尔旗一带),后依附东突厥,被突厥册封为“平杨天子”,之后占据云州总管府治所大利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成为河套地区的重要军阀势力。
郭子和与同依附突厥的军阀梁师都(据夏州,今陕西靖边)结盟,但旋即因利益冲突反目。郭子和与梁师都虽同依附突厥,然而双方势力范围均在河套地区,军事、政治、经济等利益犬牙交错,矛盾根源在于争夺对朔方水草丰美之地(今陕西靖边至内蒙古乌审旗一带)的控制权。
当时,梁师都占据夏州(今陕西靖边白城子)后,为巩固自己的势力,多次派遣武装力量侵占郭子和的领地,尤其是对扼守无定河与芦河交汇处的宁朔城(今陕西靖边东梁镇附近)频繁袭扰,因此地既是南下关中的跳板,又是控扼河套盐铁贸易的关键节点,战略地位显着。
郭子和为打破敌对封锁,于武德三年(620年)秋趁梁师都主力北调抵御突厥之机,率轻骑两千自榆林(今内蒙古准格尔旗)疾驰南下,夜渡无定河,以火攻焚毁宁朔城西粮仓引发敌守军混乱,同时命精锐攀越城东南坍圮的隋长城段突入城内。
梁师都留守部将张举仓促应战,被郭子和亲斩于城楼之下,敌军余众溃散。此战历时一昼夜,郭子和夺取宁朔城,缴获战马八百匹、粮秣三万斛,迫使梁师都将兵力收缩至夏州核心区域。
战后突厥处罗可汗虽遣使责问,但因郭子和献上部分战利品并伪称\"为突厥清剿叛部\",最终并未强加干预。此事件凸显出隋末北方附庸军阀在突厥松散控制下的相互倾轧,亦为郭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