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窦建德政权中的中书侍郎刘彬和礼部侍郎李大师,现存正史记载较为简略,刘彬是窦建德政权的首席谋士,其具体籍贯与家世无明确记载,但据《资治通鉴》及《旧唐书》片段推测,他可能是河北士族或寒门文士出身。隋末天下大乱时投奔窦建德,后凭借其出众的谋略迅速成为核心幕僚。窦建德称夏王后,授其中书侍郎(相当于宰相副职),执掌机要文书与战略谋划。
武德三年(620年)十一月,在唐军合围东都洛阳之时,刘彬力主窦建德发兵援救王世充,提出“联郑抗唐、徐图兼并”的战略,成为窦建德西进洛阳的直接动因。其言论中“三足鼎立”“郑亡则夏不能独存”等分析,被视为隋末地缘政治的经典论断。不过,虎牢关之战(621年)窦建德兵败被俘后,刘彬下落不明。推测可能死于乱军,或隐遁民间。后世史家评其“有纵横家遗风”,但战略执行力受限于窦建德的草莽局限(如轻敌冒进),最终未能扭转局势。
李大师是名门之后,出生不详,卒于628年,字君威,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出自关陇贵族李氏旁支。其父李仲举为北周陇州刺史,家族与李唐皇室同宗但关系较疏。隋末时,李大师任隋朝冀州司户参军,窦建德占据河北时,被征召为礼部侍郎,主管外交礼仪。
李大师当时奉窦建德之命出使唐朝,表面上是请求唐军撤洛阳之围,实为刺探唐军虚实、拖延时间。李渊父子很轻易的便识破了其意图,将其扣留于长安。同年五月窦建德兵败,李大师滞留唐廷,后被流放至西会州(今甘肃靖远)。
李大师最着名的身份是史学家李延寿之父。他在流放期间开始编纂南北朝通史,贞观二年(628年)遇赦返京,途中重病,临终前嘱咐儿子李延寿一定要完成遗志。李延寿继承父业,利用秘府档案修成《南史》《北史》,其序言中明确记载父亲“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欲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可见李大师的史学抱负深刻影响了唐代史学。李延寿回到长安后,担任崇贤馆学士,终成一代着名史家。
读者朋友们,揭开大唐盛世帷幕的历史纪实小说《大唐凌烟志》已震撼连载!作者凌云朗月依据唐史典籍,以独到视角为您再现那段波谲云诡的三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