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的烽火台下,士兵们在操练之余,也认真学习新文字,他们粗糙的大手握着笔,一笔一划写得极为专注。长城之上,劳工们休息时,也互相交流着新学的文字。尽管困难重重,但大秦的子民们明白,这是国家走向大一统的关键一步。随着时间的推移,新文字逐渐在大秦的土地上扎根,人们慢慢接受并熟练运用,它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紧紧相连,为大秦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
“奉陛下旨意,统一文字,利国利民,凡我大秦子民,皆应学习小篆。”咸阳城中,阳光洒在宽阔的街道上。一名身着黑色官服、腰悬令牌的官员,站在高高的台阶之上,手中展开一卷竹简,神色庄重地大声宣告:“奉陛下旨意,统一文字,利国利民,凡我大秦子民,皆应学习小篆。”
此言一出,四周百姓纷纷围拢过来,或疑惑,或好奇。官员继续说道:“往昔各国文字不同,交流不便,商贸受阻。如今陛下圣明,以小篆为通用文字,往后无论南北东西,皆能顺畅沟通。”
人群中一位老者微微颔首:“如此甚好,以后往来书信、契约,便无需担忧看不懂了。”一旁的年轻书生眼中放光:“文字统一,文化交流亦会更加顺畅,学术发展有望迎来新篇。”
不多时,便有差役抬来刻着小篆字样的木牌,放置在显眼之处。还有人分发给百姓写有小篆基本笔画和常用字的竹简。一些孩子兴奋地接过,迫不及待地跟着差役念起字来。
随着消息传开,整个咸阳城都沉浸在学习小篆的氛围中。店铺老板忙着将招牌上的旧文字更换成小篆;学塾里,先生正认真地教导学生们书写。在这古老的都城,一场文字的变革正悄然展开,如同春风拂过大地,为大秦带来新的生机与希望 ,助力大秦走向更加昌盛的未来。
在学府里,先生们日夜不停地教导学生们书写小篆。
“这一笔一划,都要规范,不可随意。”先生们不厌其烦地强调。几年过后,小篆在大秦境内已广泛普及。一日,秦始皇再次召集大臣议事。他坐在龙椅上,环视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