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英国舰队中共搭载了480门舰炮。
一旦发生大规模海战。
我们从本土携带的炮弹只够支持20轮齐射。
再之后舰队就会出现炮弹短缺的状况。
不知贵国能不能……”
能不能为我们英国人的舰队提供一部分炮弹。
阎应元没有半分犹豫地说道:
“这个不是问题。
我可以为贵国舰队准备两万枚炮弹。
总经理先生只要把炮弹的具体规格告诉我就可以了。
我马上就可以组织人手生产!”
“啊~~!”帕尔默震惊。
玛德,这大明也太豪横了吧。
不是大哥你到底知不知道两万枚炮弹是个什么概念啊。
以一枚炮弹消耗十斤铁料的平均水准来计算。
两万枚炮弹可是要足足消耗掉20万斤的铁料。
你们大明的铁料储备这么充足的吗?
阎应元:啊,是,20万斤铁料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
帕尔默:……
这就是家里有条件和没条件的本质区别。
在沈战的统筹指挥下大明每年的铁产量高达4亿斤。
而此时英国的铁产量只有大明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这也直接导致了阎应元和帕尔默在对待铁料的问题上态度截然不同。
帕尔默:铁料那可是最稀缺的物资!
阎应元:铁料很有用,但是基本上够用!
阎应元之所以愿意大方一把主要是有更加长远的打算。
风帆战列舰的建设周期太长了。
即使大明有了充足的造舰经验。
下一批战舰下水也要一年以后。
那么在对荷兰人的海战中阎应元自然是不想损失过多战舰的。
付出一些看似昂贵的物资。
然后让英国人帮大明抗下一部分伤害。
在阎应元看来这个买卖绝对不亏。
刚刚占到了一些便宜的帕尔默仍不满足。
“总司令阁下,您对火药的作用应该很熟悉吧。
无论火枪还是火炮都离不开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