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脑子一懵。
话说历史上?
几个意思?
还没待他反应过来,就又听到胤礽道,
‘可惜了,康熙年间参与夺嫡的这些个皇子,哪个单拎出来都比乾隆之后的皇帝牛得多,要是每一任皇帝的质量都像老四那么高,说不准百姓的日子能过得更好,到时候遭遇侵略就不至于那么被动。’
康熙听着胤礽的心声,愣愣地盯着胤禩,直盯的他毛骨悚然。
“……皇阿玛?”
胤禩把自己这段时间说的话全回想了一遍,实在是没想起自己究竟说了什么,才叫皇阿玛这么盯着自己,于是硬着头皮唤了一声。
康熙从思绪中回神,不动声色地瞥了一眼胤礽,道,
“今日先到这里吧,朕乏了。”
“儿臣(奴才)告退……”
几人很快便消失在了营帐之中。
康熙看着营帐的门帘,千思万绪,密密麻麻地浮现在心头,找不到出路。
胤礽他说的历史上到底是几个意思?
是……他想的那般吗?
他也叫编修官修着明史,怎么可能不清楚“话说历史上”这几个字的含义。
之前,他偶尔觉得胤礽的心声有些逻辑不通,但花了很长时间,他也没搞懂这份“不通”,缘由究竟是什么。
现在他觉得自己好像抓住了一些头绪——
胤礽他应该是看过后世修的清史。
这个念头浮现的时候,康熙只觉得自己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如果胤礽真的是从后世而来,那……胤礽还是胤礽吗?
如果不是,他的儿子又去了哪里?
康熙在营帐之中枯坐了一个晚上,也没有找到答案。
于是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康熙再见到胤礽的时候,眼中总是有一些似有若无地探究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