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姓(di)
起源
底姓来源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源于回族,出自宋、元时期畏兀儿(维吾尔)族,属于以居邑名称汉化改姓为氏。在宋、元时期,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畏兀儿人中,有以“底”为汉姓者 ,后逐渐融入回族,成为回族底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二,源于姜姓,出自远古尧帝时期官吏底公,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底公是尧帝时期掌管土木工程的官吏,其后代子孙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底氏,世代相传至今。
变迁
随着历史的发展,底姓人群不断迁徙扩散。回族底姓在宋、元时期随着回族的形成与发展,在中国境内逐渐定居,他们大多分布在西北、中原等地区。而源于姜姓的底姓,在历史进程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迁移,从最初的中原地区,逐渐向周边地区扩散。在明清时期,底姓人在各地都有一定的分布记录,部分人还因各种原因迁徙至内蒙古地区,与当地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
分布
在内蒙古,底姓人口相对较少,但在呼和浩特、包头等城市以及一些蒙古族聚居的旗县有零星分布。这些底姓居民有的是在历史上因贸易、从军、任职等原因迁徙而来,与当地的蒙古族、汉族等民族杂居,在长期的生活中,既保留了自身姓氏文化的特色,也吸收了当地民族的文化元素。
赫连姓(hè lián)
起源
赫连姓出自匈奴族,是匈奴族的一个分支。东晋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勃勃称大夏天王,自称云赫连天,他建立了夏国,将自己的姓氏改为赫连氏,意为“云赫连天”,取“徽赫与天连”之意,从此,其后代子孙以赫连为姓 。
变迁
赫连氏在夏国灭亡后,经历了复杂的变迁过程。部分赫连氏族人在战乱中迁徙,有的融入了其他少数民族,如鲜卑族。北魏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的推进,赫连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