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昇哈哈一笑:
“若是先生来得再晚些,只能再次上路去洛阳见我了。”
听了秦昇的冷笑话,杜如晦一时有些哭笑不得。
他在见到秦昇之前,一直在心中不住揣测秦昇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会不会当真跟李家和关陇贵族宣扬的那样,飞扬跋扈,目中无人。
可如今真见到了秦昇,他发现秦昇不仅为人随和,平易近人,说话也很是风趣,想来跟这样的主公打交道会轻松愉悦得多。
想到此处,他也忍不住跟着笑了笑道:
“早知如此,在下当初途径洛阳之时,就该停住不走了,就在洛阳城等待齐国公就好了,也省得走这么多冤枉路。”
秦昇听完不由莞尔一笑。
果然是刻板印象害死人呀,自己还以为像杜如晦这种行事果决之人,为人会很古板无趣呢!
可如今看来,杜如晦身上也并不缺乏幽默细胞呀!
不过说笑归说笑,在正式起用杜如晦之前,有些话秦昇还是得跟他说清楚的。
“我知道先生有宰相之才,做一个小小的行台左仆射是绰绰有余。
只是如今先生初来乍到,若是我直接任命先生做行台左仆射,其他人难免会以为是因为先生出身京兆杜氏的缘故,对先生的风评反而不利。
因此,我打算让先生先做代行台御史,监察河北道诸官,待做出功绩,我再正式任命先生为行台左仆射,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要不怎么说真诚才是永远的必杀技呢!
秦昇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杜如晦还能说什么呢!
况且,放眼整个天下,恐怕也只有秦昇敢相信自己一个只做过几个月滏阳县尉的人有宰相之才了。
“承蒙齐国公不弃,愿为齐国公效力!”
(回答一下某些粉丝的问题,秦昇的尚书令和大行台尚书令是两个不同的官职,有时候真不是我写错了。
尚书令是中央尚书省的长官,而大行台是行尚书台的意思,最高长官同样叫尚书令。
隋朝的道跟唐朝的道也有点不同,唐朝的道是监察道,隋朝的道是行军道,可以理解为后世的军区,大行台尚书令就是最高军政长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