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里的制糖小作坊成功熬出一批糖的消息取代了年轻人的新闻,成为了当下最受关注的头条。
大队部里的一字排开,架在板凳上、桌子上的筛子里,都铺着油纸,码放着整整齐齐的红糖块。
“都过秤了吧?”
大队书记笑的跟弥勒佛一样,“过了,都过了。”
“一百二十斤!”第一次制糖,能有这个收获已经很不错了!
而且他们制糖没占用农田,占用的全是村民们自己在小河边开荒的菜地的空间,能熬出一百多斤的糖来,已经是收获颇丰了。
“爱民娘,供销社那人你熟不?你说咱们这糖,收上去得多少钱一斤啊。”
红旗大队仅有的三个干部凑在一块,很是激动地开会。
会议的主题就是如何把这些劳动的果实卖出高价。
依次验证一下他们选择发展副业的方式是可行的,这样没准到明年年尾的时候,大家的工分折钱分到的也就更多一点。
祁红豆:“供销社现在对外散卖的红糖都六毛二分一斤了,咱们咋样也不能少于五毛了,这样,我去镇上供销社打听打听,再写封信让我大女儿在县城里问问价。”
他们也比比价嘛,能赚多一点当然更好了。
大队长搓手:“好!这个好,不然咱们心里也没底,爱民娘,这事儿就辛苦你了。”
祁红豆:“都是为着咱们大队好,我这算是什么辛苦,你们两个才是辛苦了,这段日子可没少忙活。”
同事之间互相吹彩虹屁也是一种社交手段。
你好我好大家好,世界和平很美好。
祁红豆说的也是实话,她不过是多问问,帮忙打听一下销路和价格,其他的她也办不上。
起码让她跟着一帮年轻人在制糖小作坊里面一忙就是一天,她是干不了的。
吃不了那个苦。
-
“红糖?大娘你们那有多少?这价我不好报,等等啊大娘,我去问下我们主任”
镇上的供销社采购都是有定数的,有时候甚至是要按照需求去采购,因为有些东西除却资源有限,在小地方也吃不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