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朱樉的事情暂时告一段落,朱元璋端起茶杯,轻抿一口,清了清嗓子,又抛出新的话题:“老二的事儿说完了,那咱接着聊聊标儿的事。”
朱标闻言,脸上闪过一丝诧异,忙放下手中碗筷,恭敬问道:“父皇,儿臣是何处做得不妥吗?”
朱元璋摆了摆手,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意,语气中满是期许:“你做得很好。如今大明境内安稳太平,百姓生活蒸蒸日上。朕想着,等把北方鞑子的问题彻底解决,就把皇位传给你。
到时候,我和你母后就帮你们带带孩子,享享天伦之乐。”说着,他转头看向马皇后,眼中满是温柔与憧憬。
多年的风雨兼程,他一心扑在江山社稷上,如今大业渐成,便盼着能回归家庭,安度晚年 。
朱标闻言,脸色骤变,急忙离席,“扑通”一声双膝跪地,双手伏地,急切说道:“父皇,此事万万不可!儿臣惶恐,实在不敢接受。”他声音颤抖,额头的汗珠顺着鬓角滑落。
“标儿,你这是做什么,快起来!”朱元璋见状,眉头轻皱,眼中满是不解,连忙起身想要扶起朱标。
朱标却执拗地跪在原地,不肯起身,仰头望向朱元璋,眼中满是恳切:“父皇,您雄才大略,自起义以来,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一手缔造大明江山。
这天下,是您披荆斩棘打下来的,唯有您坐镇朝堂,方能震慑四方。”
“如今北方鞑子虽未彻底平定,但儿臣深知,凭父皇的谋略与胆识,定能将其一举荡平。儿臣虽有治国之志,却无父皇那般丰富的阅历与超凡的智慧。”
朱标言辞恳切,声泪俱下,“儿臣愿在父皇身边,悉心学习,为父皇分忧解难。待日后时机成熟,再担此重任也不迟。
恳请父皇收回成命,继续统领大明,让我大明江山永固,百姓安居乐业。”
朱元璋脸上挂着温和的笑意,缓缓起身,踱步到朱标面前。
他伸出手,那双手虽历经岁月与权谋的洗礼,骨节粗大且布满老茧,此刻却带着无尽的慈爱,轻轻扶起跪地的朱标 ,语重心长地开口:“标儿,我和你母后都垂垂老矣,这一辈子都在为江山社稷奔波,如今就盼着能像寻常百姓家的老人一样,逗逗孙儿,享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