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
第(1/4)页
    终于到了这一天,书院前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有许多寒门学子前来围观,所谓寒门,是指祖上曾当过官,但现在已经没落了。
    董顺办书院,一半是为了给寒门和平民提供学文的机会,一半是为了让士族骂他。
    垄断了经籍解释权的士族,必然不愿意看到书院发扬光大,但他们表面上还得假装很高兴。
    宾客们有的是来看热闹的,有的是来看笑话的——比如杨修。
    杨修司马懿陈群作为受邀的客人,来到门前抬头一望,门口牌匾“昭文书院”四个字没上漆,光秃秃的。
    杨修哂笑道:“这董素卿办事好没计划,都开业了,牌匾还没做好。”
    司马懿是个消息灵通的:“我听说,那董素卿定下规矩,哪位讲师先到书院,就以哪位讲师的名字为书院命名。”
    杨修有些纳闷:“哪位大儒叫昭文的?”
    司马懿道:“是昭姬姑娘最先到,她提前了两三天,别人怎么可能有她早?本来要叫昭姬书院的,蔡昭姬本人坚持不允,才改称昭文书院。”
    陈群笑道:“幸好叫昭文,若是真叫昭姬书院……”
    “书院就完了。”司马懿接口道。
    杨修冷笑道:“招生制度不改,无论它叫什么,它都完了。”
    陈群也觉得允许流民之子和良家子读书太过离谱,也不看好,但他向来有涵养,提醒两位同伴今天不要乱说话。
    杨修转移话题道:“那么牌匾上昭文书院这四个字,想必是蔡翁写的,毕竟是他女儿的寓意。”
    陈群摇头:“蔡翁的字我认得,飞扬洒脱,那幅对联的确是他写的,牌匾却不是。牌匾的字古拙刚劲,跟对联不是一个风格。”
    司马懿吃了一惊:“那牌匾在对联之上,难道写牌匾的人,地位比蔡翁还高?”
    陈群侧目道:“德祖,该不会是文先公(杨彪字)写的吧?”
    杨修翻了个白眼:“我爹的字我还不认识吗?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也不是袁太傅的字。”
    “不如问问蔡昭姬。”
    杨修上前见礼,问道:“昭姬姑娘,敢问这门前的对联是何人所作,牌匾又是何人所写?”
    蔡昭姬回答道:“对联是我师弟董素卿所作…
第(1/4)页
本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都在看:医妃有毒,禁欲太子别害怕我在掸邦那些年农门贵妻,离家四年的夫君成太子了逆天改命重生饥荒年代:我要养活九个妹妹!综影视:绑定了万人迷系统怎么办开局一座核心舱重返80年代,开局接盘娇妻三姐妹被抄家?我搬空皇宫娇养废将军屠狗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