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这篇《伤痕》发出去的话,我敢说,一定会比海子的两篇诗歌的影响力更大。”
“那肯定的呀!诗歌才那么点字,这篇《伤痕》,可是足足七千字,讲述的故事几乎横跨了特殊时期的十年啊!”
“这个海子真的是太有才了,诗歌写得如此浪漫与震撼,连小说也这般擅长,他真的只是一个农民么?”
“以前我不相信有天才,现在我信了,这个海子才十八岁,写出的文字如此老练与真实……”
……
编辑部的编辑们,对林火旺的《伤痕》,一致好评。
又有巴老和钟老这两个坚实的后盾,主编张光年大笔一挥,两天后的《人民文学》最新一刊,把第一篇文章往后挪一下,将《伤痕》放上去。
大家都很期待,《伤痕》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之后,会在全国各地引发怎么样的轰动来。
要知道,《人民文学》的发行量,复刊以后就一直是三百万册以上,远胜于《诗刊》,影响力也更是两个量级的。
……
与此同时,在沪上。
外事局下的翻译处,通常被人称作翻译局的单位。
柳茹梦的母亲郭琳娴,在平反之后,就回到了原单位翻译局上班。
甚至为了补偿她,还上调了她的级别,成为了翻译处的副处长。
不过她的业务能力也是真的强,不仅精通英语和俄语,连日语和韩语都擅长,甚至还在自学一些小语种,比如意大利语和波兰语。
这也使得原本好几个老员工,见她这个以前被批判的对象,当上了副处长很不服气,可见识到她的实力之后,一个个都心服口服。
花了几天的功夫,郭琳娴终于将单位的事给捋顺了。
因他们家之前住的别墅郭公馆,目前还有租户在,组织上正在进行腾退,所以郭琳娴也先谢绝了单位安排的其他宿舍。
而是依旧每天回到那个小弄堂里,住在那只有十几平米的房间里。
当然不想搬走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她怕女儿返城回来后找不到自己。
每天只要一下班,她就立刻早早的骑车回家去,盼望着能在家里看到女儿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