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你是诸葛亮吗?就算是诸葛亮,他也没有这个本事啊!
总之,秦军将领的权力虽然不少,但在没有得到大王准确的命令之前,他们也不敢过多的做些什么,只是安静的在楚国驻扎着。
好在嬴政的命令,没多久之后便通过八百里加急到了楚国,随同一道而来的,还有一应的官员。
王翦和李信,那打仗绝对是一把好手,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那就是彻底的短板了。
这一段时间,光是处理楚国的事务,就够他们焦头烂额的了,而且还没处理好。
一见了跟随传旨宦侍而来的大臣们,别说是刁难了,那简直不能再热情。
王翦还要好一点,尤其是李信,这个原本意气风发的将军,在接完大王的旨意后,那恨不得是有些热泪盈眶的将手中的事务交出去。
而后马不停蹄的离开了楚国都城,回到了驻扎在城外的军营,跑得跟个兔子似得,好像生怕谁会把他抓回去。
天知道,让一个武将读书的痛苦,而这更难的,便是让一个武将,去处理那些繁琐的政务。
王翦或许还可以,但李信表示,他是绝对不行的。
得益于嬴政提前创立的学宫,不仅笼络了各国的人才,还培养了不少本国的吏员。
虽然在面对整个天下的时候,还是显得有些不够用,但比之历史上,明明打下了天下,可大多时候,还得任用原本的六国官员要强得多了。
起码现在已经攻占下来的四国,百分之八十的重要岗位,都换上了秦国的官员。
这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整个天下所需要的官员数量,是非常之多的,根本就不是一个国家短时间内,能全部培养出来的。
能够占据那些重要的位置,再配合上秦军驻扎,随着秦吏的培养,和逐渐替换,这一世秦国的局面,便会比原本好上许多。
起码各地的反抗势力,便没了原本那些暗中的支持,想要围剿清除,也会更加容易。
随着嬴政的命令下达,王翦和李信,便开始整顿兵马,只留下必要的驻守人员和将领,大部队便开始班师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