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答案,长歌一率往后排,如此短视,管好一亩三分地还行,其他的还是别想了,同进士也不错。
要知道,三国的时候,倒都是自己人呢,不也打的你死我活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啊,谁知道过个几十年上百年,那些后代们会不会有想法?
军队永远都是保护自己的拳头,只不过,用不到目前这么多是真的。
况且,这次藩王定下地盘后,恐怕跟随他们的部队也会被长期“借走”吧?长歌早就做好这样的准备了,现在有长歌压着,那些藩王肯定不敢有异心,可谁也不敢保证以后没有。
长歌选出三甲后,后面的就不管了,相信礼部都明白他的意思。
三甲中,状元和探花都是寒门出身,榜眼则是清河崔氏子,这位的观点和文章长歌都比较满意,只是他的出身就注定他成不了状元。
科考结束后,除了三甲直接授官,并去翰林院待满一年外,其他的进士全部放在六部三司中观政,争取每个部门轮一遍,就像后世的实习,然后根据实习的成绩再决定要放在哪里合适。
长歌没想着一开始就把他们放到外面去,县令可不是那么好当的,别看这个职位低,可它却是离百姓最近的,他们手中的权力足以使普通百姓家破人亡。
县令作为基层官员,他们的决定和行动能直接影响到普通百姓的生计和命运。
这帮读书人现在说一句官场小白都不为过,还是老老实实的实习吧。
昭明七年八月,镇国公穆远带着一众勋贵凯旋而归,从接到穆远胜利的奏折到现在,已经过去半年多了,终于要回来了。
长歌亲自去凯旋门迎接,已经六十岁的穆远,此时早已头发花白,脸上也多了一些沧桑。
长歌看着凯旋的大军,眼眶也有些湿,他真的做到了!
“臣叩见陛下!托陛下洪福齐天、圣德昭彰,此番出征,将士用命,终不负陛下所托!
敌人虽负隅顽抗,然我军上下一心,以雷霆之势破其关隘,以虎狼之师捣其巢穴。交锋之处,见陛下威名震慑敌胆;征战之时,感陛下仁德泽被三军。愿我朝基业永固,陛下万岁,万万岁!”
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