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四合院是一个五进的院子,只是最后一排的后罩房被划出去了,现如今只剩下前面的四进,分别是:外院,前院,中院和后院。
解放前,这座宅子里的住户不多,后院的聋老太太和许富贵家,中院正房的何大清家,易中海家还有就是贾家,前院有一家李家,这几家都是有房契的。
后来,这里剩下的房产被娄半城买下,成了厂里的职工宿舍,陆续又搬进来了后院的刘海中家,前院的阎埠贵家以及其他的钢厂职工。
解放后,也就是去年,娄半城就把这座宅子捐了出去,现在这座宅子的空房都是属于公家的。
长歌站在院里打量了一下这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虽然没有了往日的辉煌,但那雕梁画栋依稀还能看出来当年的盛景。
现在这里住的人不多,政府还在忙着清理垃圾呢,进城的人也不多,所以,还是有很多空房的。
至少贾家旁边的那两间西厢房还空着,看来有时间要去军管会问问,早点买下来,长歌知道原主可是有三个孩子的,这还是原主死了,要是不死,肯定还会有,这就有些不够住,这年代都讲究多子多福,人少在这个大院里还真活不下去。
要不要把旁边的小耳房也买下来?
中院的东西厢房各有一间小耳房,东厢房的小耳房是烧水的地方,毕竟东厢房那是嫡长子的住处,而西厢房的小耳房原来是洗漱间,西边是次子的住房。
整个院子的房间开间都比较大,改造一下内部结构完全可以隔成两间。
正房是五间,何大清家占了东边的三间,西边的两间空着,东西厢房各三间,在靠近穿堂的位置有一间耳房,长歌打算把整个西厢房都买下来,这样就差不多够住了。
就在长歌打量布局的时候,工人们陆陆续续的都出门了,几乎都是统一标配,穿着工作服,手里拎着一个布袋或者网兜,里面放着饭盒。
“东旭,走了,要上工了。”易中海看见长歌喊道。
“来了,易大爷。”长歌回应着,又跟旁边的人挨个打了招呼,这才跟随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往大门走去。
时隔多年,再一次回到工人状态,长歌有些不习惯,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