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奶奶略带些难为情地说。
关红书一愣,是啊,之前一直忙着张罗设备和厂房的事情,没顾得上把招工的事放心上。
“行啊,你家巧云姐,打小就手巧,好像结婚之前,经常在家织布来的。”
关红书对她大女儿有些印象。
“是的,这老大,手快,人家一天能织一尺布,她一天能织三尺。所以,我才敢厚着脸皮来求你呢。”
“中!没问题,反正咱们自己的厂子,请自己人,肯定比外人强嘛!”
六奶奶也是投资人之一,虽说投的钱不多,但总是有股份的。
她闺女虽然嫁到外村,没投钱,但老娘投了,也一样。
六奶奶见关红书答应得爽快,乐得嘴角压都压不住。
“行,那就多谢你啦。我就这么点事,你们忙,我先走了!”
六奶奶说完,就喜气洋洋地走了。
等送完六奶奶,关红书反而心思沉重起来。
“这是咋了,刚才不还好好的吗?”
许巧珍见他有心事,忍不住问。
“我爹,估计是为了招工的事情发愁呢。”
“嗯,琪琪真是爹肚子里的蛔虫!”
关佳琪:“”
你夸我就夸我,能不能动不动就提虫子啊!
“之前一直忙,没顾上操心招工的事情。今天六奶奶来,倒是提醒了我。这工人,咱咋招,得定个章程才行。”
关佳琪和许巧珍都点了点头,确实不错,村里第一次办企业,有股份的人家那么多,不可能每家每户都派个人来厂子里上班的。
还有,要招几个人,岗位怎么分,工资怎么定,这都得考虑好,不然,肯定会闹矛盾。
“爹,你有什么打算?”
“一条生产线,最多也就招十来个工人。咱还需要招几个销售人员。负责去开拓市场。哪些人适合哪些岗位,这些咱得提前琢磨。”
关佳琪点头,确实,开厂子容易,管理才是技术活儿。
“爹,根据你对咱村里人的了解,你想招哪些人?”
这个时候,还不流行进城务工,绝大多数的青年人还是以务农为主,倒是有很多合适的后备人选。
“我去找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