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于郑云山来说,可说是相当温和的处理措施,而顾清音敢于做出这番决定,全赖陈元前番提出的策略,左右二相制度。
当初齐山河未受打击前,他与郑云山并列二相,而吏部耿进则为中丞,此中丞非公孙良担任的监秉中丞,而是一个全新的职务,当初只是耿进以吏部天官的身份兼着。
后来随着齐山河被清算,耿进直接被扶正,与郑云山并列二相。
不管怎样,现在郑云山被发配往翰林院,不至于让朝中无相,至少吏部的耿进还可以盯一时,至于后面物色合适人选,则有缓冲时间。
耿进可以管理吏部,但是未必有资格成为百官之首,其人能力想成为当朝一相,多少还差了些意思,这一点顾清音心中十分清楚,但是眼下她也是没有办法才做此决定。
郑云山所做所为,已到了必须对其提出警告的地步,而此次将其发配去编纂史书,就是释放一个信号。
郑云山此时不敢有异议。
“臣,遵旨。”
“多谢陛下隆恩,臣定不辱使命,只是臣这段时间一心入驻翰林院,朝中大小事务,臣担心耿大人一人恐力有未逮,届时希望耿大人可以与我多多联系,也请陛下向耿大人言说此事。”
郑云山的潜台词很清楚,他无非想对清音女帝表示,要是朝中大事小情女帝搞不定的话,可以到翰林院主动求他出面,那时他会考虑。
所谓的让女帝将此事转达与耿进,无非就是官样文章的一套说法,听听也就算了,若真将此话当真,只证明顾清音这个皇帝当得不合格,连大臣心思都拿捏不准,又如何真正做到了统驭百官,并进一步治理天下。
顾清音当即摆手。
“不必,若耿大遇有不决之事,朕自会安排陈师从一边协助,相国应该不会怀疑陈师之能力。”
顾清音直接把路堵死,明确告诉郑云山最近一段是凌晨就老实待在翰林院算了,不要想着用一些手段威胁,或者觉得这个朝堂离开他就无法运转,她身边有陈元一人足矣。
郑云山心中一阵抑郁,愈加恨透陈元,心中哼哼着,眼下就让陈元先得意一时,早晚新账旧账与之一块清算。